李商隐《筹笔驿》翻译赏析(2)

时间:2021-08-31

  评解: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在于善于用抑扬交替的手法,在对比中显示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然而这种种铺垫最后都是为突出一个“恨”字。

  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是极写其威严,是扬。颔联却说他徒有神智,终见后主投降,蜀汉归于败亡,是抑。颈联出句称他无愧于管仲、乐毅,又是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诸葛亮失去羽翼,又是一抑。抑扬之间,更见遗憾之深。正如何焯所说:“议论固高,尤在抑扬顿挫处,使人一唱三叹,转有余味。”抑扬顿挫的唱叹和大开大阖的议论归结到最后是“恨有余”的浩叹。因此,本诗蕴含着“大厦将倾,一木难支”的宿命悲凉,有着浓重的末世情怀。

  除了悲剧意味这种鲜明的个性特色外,以咏叹贯穿始终的本质上的抒情性,也使本诗一看即为商隐诗。从字面上,本诗抒情、议论、叙事、写景几种表现手法都有,并且议论更为突出。作者往往以个别虚词点缀其间,以见言外不尽之意。如“徒令”、“终见”,前后呼应,蕴藏着诗人深沉的感慨;“真不忝”的极度推崇和“欲何如”的苍凉追问,同样也蕴含着诗人惋惜、激愤与无奈相交织的情感。

  《筹笔驿》沉郁顿挫、笔力雄健,看似与杜甫的《蜀相》一脉相承,实际上有更多的个人情感和身世之悲。

 赏析:

  筹笔驿在今四川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划军事。大中九年(八五五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诗人在这首怀古诗中抒发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 仰之 情,赞颂了诸葛亮的才能与功业,并为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婉惜。全诗写景叙事,议论、抒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具有高度的艺术感 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