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诗歌的政治性(4)

时间:2021-08-31

  三、李商隐政治诗歌的独特表现手法

  1、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

  李商隐继承了诗骚的比兴象征手法,如《酬刘司户黄》描绘“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的景象就是托物起兴,以引起下文,渗透着作者对黑暗政局的强烈感受。《井泥》便以井泥起兴污浊的井泥经过一番整理,变成了景色秀美的园林。井泥如此,人的一生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不也是这样的吗? “叫帝青天阔,辞家白日昏” 的“青天”、“白日”也不单是表面的意义,以青天、白日的无光象征九重黯隔,有冤难诉。

  2、委婉隐喻手法的运用

  “他的诗作从来没有直语实境,而是通过“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来曲折隐晦地表现深意。”[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98页。 ]如《重有感》中,不说皇帝受制于宦官,希望忠诚的猛将对宦官进行搏击以正朝纲,却说“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鱼游沸鼎知无日, 鸟覆危巢岂待风”,以“鱼游沸鼎”、“鸟覆危巢”来比喻泽潞叛镇刘稹一定会被消灭;《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把安史之乱后的晚唐王朝比作一个残疾人“筋体半萎痹,肘腋生臊膻”;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把祸国擅权的李训、郑注比作狐假虎威的狐狸和喧闹不已的鸟类, “虎威狐更假,隼击鸟逾喧”。诗里运用的比喻,每一个都是恰如其分地把自己褒贬好恶渗透其中,使人得到强烈的感受。

  3、对杜甫诗歌特点的继承

  李商隐的长篇政治诗继承了杜甫诗歌“苍凉浑建、沉郁顿挫”[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108页。

  综上所论,可见李商隐穷其一生追求功业虽归于幻灭,但无论是他所写的批判时弊的政治诗,还是抒发状态难申的感遇诗,或深情绵邈的无题诗却都显现着诗人对社会政治的关注,而其才智更奠定了他在晚唐的诗坛地位。  参考文献

  1、黄世中:《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9年8月,第一版。

  2、黄世中:《晚唐社会和政治斗争的一面镜子——论李商隐的政治抒情诗》,《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06期。

  3、张伟利:《“崇高”特质与李商隐政治诗》,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8年4月,第2期第8卷。

  4、《从李商隐的诗歌论他的参政意识及政治悲剧》,作者佚名。

  5、《论李商隐诗歌的忧世情怀》,作者佚名。

  ]的特点,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诗人以深情而又朴实无华的手法,写出了农村现实和人民生活的惨状。其构思布局深受杜甫《北征》诗的影响,其他诗篇还有《井泥》、《送干牛李将军赴阕》、《韩碑》等,都是其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