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诗歌的政治性(3)

时间:2021-08-31

2、理想破灭

  李商隐遭到党争排斥,一句“此人不堪”成为其理想破灭的源头。在《安定城楼》中作者写道“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雏竟未休!”把贾生自比虽“忧念时局,悄然流泪,却也于事无补。”[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42页。]

  其二是刘蕡贬死,由于李商隐不能参政,把自已的政治理想寄托刘蕡,因此刘蕡贬死暗含着他理想的破灭。李商隐在《哭刘蕡》里写道:“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写李商隐不敢把刘蕡当作朋友,而是当老师看待,这一点在另外两首诗里做了回答,《哭刘司户二首》里“有美扶皇运,无谁荐直言。”《哭刘司户蕡》的“路有论冤,言皆在中兴。空闻遣贾谊,不待相孙弘。”说出了他敬佩刘蕡的原因,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对蕡贬死的悲痛。在《哭刘司户蕡》里说:“一叫千回首,天高不可闻。”他一哭再哭,极度痛惜。

  其三是在李商隐《无题四首》里对理想难成的叹惋与绝望。这四首诗的主题是“老女嫁不售”,把“老女嫁不售”比做“恨蓬山远”,所谓的“刘郎已恨蓬山远”但还要“更隔蓬山一万重”,来抒发对理想叹息。而“春风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似乎又指出了他一次又一次的追求换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如同香销成灰。如薛雪评此诗云“对此情景,其何以堪。[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78页。]”

  其四是在李商隐在《锦瑟》里回首自己的一生抒写的沉沧不遇之痛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暧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自比为珠遗沧海、玉埋蓝田,一生郁郁不得志,而此种种却只能追忆体味。读来无不令人惆怅伤感。

  从以上所论李商隐的诗来看这些诗歌显露了他穷其之力想有所建树,然命运多舛正如冯浩语:“未五十而殁”、“官不挂朝籍而死”。位卑年促,千百年来怎能不令后人一掬伤悼之泪?[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