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商隐诗歌的政治性(2)

时间:2021-08-31

  2、咏史诗借咏史以讽时事

  李商隐咏史诗用了大量笔墨谴责败国之君,其批判的矛头富有针对性。如《北齐二首》:“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挖苦死到临头还忘乎所以的北齐后主的可悲可笑。七律《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讽刺隋炀帝奢乐宴游,用“地下若逢陈后主”来推论,从已然推想到未然,从生前预拟死后,诗人在含蓄微婉的抒情中,寓以深刻的思想,讽刺尖锐。全诗从隋亡的史实出发,对整个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进行了概况的批判,也反映出诗人对晚唐的深深忧思。如《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控诉“皇帝的求贤爱才,也都只不过是一个幌子罢了。”[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65页。]讽刺了朝廷崇道求佛的风气。

  从以上所论李商隐的诗来看这类诗歌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本质,显示了诗人独到的政治见识和难能可贵的勇气。

  二、李商隐诗歌中所隐含的个人政治悲剧

  其好友崔钰在《哭李商隐》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充分概括出他一生的悲惨遭遇和不幸命运。”[来斓:《中外名人小传·第三辑 李商隐小传》,广东旅游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第1页。]更是他个人整治悲剧的写照。

  1、追求功业

  李商隐的追求功名的态度始终是积极的。如《玉山》中写道“何处更求回日驭?此中兼有上天梯。”“闻道神仙有才子,赤箫吹罢好相携。”此诗比较明确的传达出作者的政治追求。

  因此李商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志愿,放下了自己清高的姿态。他为了得到援引,入朝参政。诗人写了《寄令狐郎中》:“嵩山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他既以梁园的旧宾客自比,又以卧病茂陵家中的司马相如自比,暗含有司马相如被杨得意推荐入京之事,弦外之音是希望自己也能像司马相如一样被令狐绹推荐。

  在《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梓潼不见马相如,更欲南行问酒垆。”这首诗中写到司马相如,这充分反映了李商隐不甘心当幕僚,迫切想回到朝廷的意愿。

  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我们也能体会到李商隐无望中带有的执著“相见时难别亦难”暗含:求见难,就这样辞去也难,表达出诗人对政治的执著追求。“蓬山此去无多路”句诗人似在迫切的陈情中,认为请令狐绹推荐自己进入翰林院有希望,所以说“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此两句诗纪昀评:“不作绝望语,诗人忠厚之遗。” 即指出诗人对政治的不绝望,是忠厚。可是何焯评:“不作绝望语愈悲。”即指出诗人愈是不能决绝,愈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