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课文教学案例(2)

时间:2021-08-31

  三、讲解诗歌。

  (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课文。

  (三)内容评析。

  1.师问:诗歌涉及到的主要人物形象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

  生答:湘君和湘夫人,这首诗题目虽然是《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

  2.师问: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答:讲的是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是由一次约会在时间上的误差而引出的悲剧。

  3.师问: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答:幽怨哀婉

  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

  师问: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现在我们朗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生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2)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一段中“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是什么意思?在表现情景关系上有什么特点?

  生答:“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这是比喻湘夫人终于没来,种种费心都不过是瞎张罗。表现男主人公的伤心和失落。

  生答:因情造景,象征寓意。

  师问:第三段中还有这样一句,找出来?

  生答:“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麋鹿为什么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

  (3)香草美人,寄予理想。

  师问:我们学习《离骚》知道,屈原诗歌有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试找出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

  生答:白薠白芷兰草辛夷薜荔杜衡杜若石兰……

  师问:“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多香草,为什么要采香草送给姑娘?

  生答:对爱情坚贞不渝,对理想执着追求。

  5.主题研讨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上一篇:离骚课堂教案 下一篇:离骚备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