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艺术特色简论(3)

时间:2021-08-31

  20世纪80年代中期,林清玄散文的佛学意味渐渐浓厚,贯穿林氏散文的基本精神都是人道主义。林清玄散文的人文精神首先表现为对人的七情六欲的肯定。他早年对爱情的颂扬是到了近乎痴迷的地步。在《暖暖的歌》中宣称:“理智不过是人生的一部分,感情才是人生的全部,要提到真实的人生,情爱是绝对免不了的,它活在人中,人活在情爱里。”他认为“逃情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更勇敢地去爱,因为情可以病,也可以治病;假如看遍了天下足胫,浣纱女再国色天香也无可奈何了。”在《温一壶月光下酒》和《素民烧》都具有“鲜明的人间指向性”。从林清玄的佛学散文来看,他对佛家的“平等一、慈悲一”的理念演绎较多,经过他的诠释就成了人文的而不是宗教的了。他的散文随处可见其对人类的关爱。如《星落尼罗河》中就对穷苦埃及人充满了悲悯的情怀。

  第三,独特的口语化语言。林清玄的佛理散文吸引读者的地方就是语言,他没有刻意去运用某种修辞方法,而是以通俗易懂的口头化语言来进行中国式的浅吟。有时运用方言来增加语言的韵味,其语言平实朴素,直奔主题。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语言朴素,亲切自然。《有生命力的所在》开篇直接口语式叙述:“南部的朋友来台北过暑假,我带他去看台北两处非常有生命力的地方。接着,我带朋友到忠孝东路去逛地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忠孝东路两边的人行道,每到百货公司打烊之后,就形成一个市集,从延吉街开始一直排到复兴南路,全部都是铺在地上的地摊。”这些可以反射出作者生活历经沧桑,是人生境界和艺术境界的返璞归真。林清玄许多散文以自由的方式进行叙述,或阐释,或描写,可逻辑推理,可引经据典,把多样的语言形式自由地组合在一起,熔于一炉。他把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幽默、真诚及机智都倾注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让读者在审智和审美之间穿梭来往,有审美的快意。他的散文就如水流一样,既可奔放率性,也可随物赋形,在自然低调方面,散文与水二者之间是相通的。林清玄把散文写到如此境界,可谓参悟到散文自由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