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贺彰显独特的世界意义(2)

时间:2021-08-31

  钱钟书的《谈艺录》里谈到: “李贺把他生命里的全面感受,用色彩的密度倾泻出来。”在李贺的笔下,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或是没有名称,或是没有形状姿态,而被突显的恰是其色彩。钱钟书说,“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布意,均落第二义”,就是说李贺的创作的重点落在“修辞设色”上,他的想象,他刻意为工的语言都是为其服务的。李贺的诗篇里充满着生命中急迫的体验,这与一般诗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唐初上官仪通过物色的动态变化,写出情思的婉转,从而构成“情隐于内而秀发于外”的诗境,而李贺内心一直受着各种因素的挤压,他对生命甚是敏感,他更强烈渴望生命的意义。因此在他很短的诗歌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一幅幅色彩斑斓紊乱错杂的图画。比如《残丝曲》:“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八句诗中,叠用了黄莺、金钗女子、青白色的壶、琥珀色的酒。又如《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四月》中,“晓凉暮凉树如尽,千山浓绿生云外。依微香雨青氛氲,腻叶蟠花照曲门。金塘闲水摇碧漪,老景沉重无惊飞,堕红残萼暗参差。”铺陈了金、碧、红、绿等色彩意象,还重复运用同一种色彩的“绿”、“清”、“碧”等字,其色彩意象令人目眩神迷。

  李贺的诗里夺目刺眼的光彩,扩展了人的审美感受。李贺热爱客观物质世界——他热爱星星月亮、云雾雨露;热爱春华秋实、残荷衰柳;热爱高山漱流、长河落日。李贺善于捕捉大自然的一刹那间的变幻,并用灵巧的笔致把它积聚、概括起来。他笔下的红色,“细绿湿团红”的“团红”(《苦昼短》),有“飞光染幽红”的“幽红”(《感讽六首其一》),有“班子泣衰红”的“衰红”(《感讽六首其五》),有“椒花坠红湿云间”的“坠红”(《巫山高》),有“冷红注露娇啼色”的“冷红”(《南山田中行》),有“芙蓉凝红得秋色”的“凝红”(《梁台古意》),有“芳径老红醉”的“老红”(《昌谷诗》)……并且李贺不再赋予它固有的颜色意义,而是以自己生不逢时、穷愁孤寂的感伤之情渲染到他视觉中的花红上,使客观服从于主观,这些浸染过李贺主观情绪的红色,呈现出一种秾丽冷艳,使人在面对这个字眼时,不再仅仅限于一种颜色带来的固定感受,而是进入到一种氛围之中,在诗句的上下文中感受散发出的主观情感。  李贺是把生命的紧迫感转化成急速流转的颜色漩涡,生命缤纷绚丽让人惊艳,深入其中又不觉战栗——生命最美的季节时,本应该是温暖活泼的;但李贺偏偏给诗作演奏上了生命凋零时才会出现的凄冷的曲子。

  这就是敏锐的李贺,他有着极其强烈的生命感受力。他在呕心沥血的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艺术道路上咀嚼着自己在现世遭遇的种种痛苦,把自己全部创造力,诗才和词藻都集中在他这个创口上,借这种生命力塑造了自己诗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