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天门山》教材理解(2)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教学目标必须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1、理解诗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掌握古诗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教学反思:

  这首诗我就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为着眼点展开教学:

  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由学生背诵最喜欢的古诗引出今天要学的诗,然后,安排自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的空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学生查阅工具书、查阅资料理解诗意,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收获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悟、自得。

  二、创设情境,以读为本。

  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的意境。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我千方百计的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诗所描绘的景象中。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看,去听,去想,去悟。

  学习前两句诗时,高大的天门山、汹涌奔腾的江水,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到了长江边,学生眼前出现了长江,心中有了长江,口中更是呈现出了长江,一切水到渠成。

  后两句诗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很容易就感受到诗人的欣喜豪迈之情。

  与此同时,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读的要求,在读中感受诗的魅力,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练。

  因此,学完全诗,欣赏长江的风采时,在这气势磅礴的长江边,学生边尽情的抒发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惊叹、赞美之情。  三、加强课内外的整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相互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课后布置学生继续搜集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通过这种课外阅读的延伸,既可丰富学生阅读和情感的积累,又能升华这篇课文的主题。

  本课的教学设计较好的体现了“以读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读书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练读、有示范读、有个别读、评价性读、集体朗读、有感情的读、背诵。学生在一遍遍地朗读,一轮轮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过程中领悟了诗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