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猛虎行》原文翻译注释(2)

时间:2021-08-31

  像张良和韩信这样的贤才智士,尚且有困顿不遇之时,像汉高祖那样的明君,还有不明之时,“今时亦弃青云士”就不足为怪了。李白在安史之乱未发前,就曾单身匹马闯幽州,探安禄山虚实。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曾三入长安,欲向朝廷报告安禄山欲反叛的情状,无奈唐玄宗十分昏聩,凡是告安禄山欲反的人,都被送给安禄山发落。李白因此“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了。传说龙的颈下有逆鳞径尺,若触动他的逆鳞,则必怒而伤人,这里以此喻皇帝喜怒无常,不喜听批评意见,暗示唐玄宗、肃宗决非是汉高祖那样的贤君明主。愤慨之馀,诗人只好“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表面上看起来是很旷达,其实所表达的是对朝廷不用贤才的深切愤懑。诗人无事可做,只好在诸侯门里做客。刚刚在宣城太守家里做筵上客,此时又在溧阳府上当座上宾。自己的满腔豪情和壮志无处抒发,唯有在赌博场中吆五喝六,搏髀大呼,以快壮心,一吐愤懑。

  从“楚人每道张旭奇”至诗末为第三段。前六句盛赞大书法家张旭的才能和为人,后六句写在溧阳酒楼和众宾客及张旭饮宴的情景,最后两句写自己欲钓鳌东海的胸襟和抱负,表达自己壮志未已,仍旧伺机报国立功的思想。张旭是李白的好友,在长安时,他们曾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人有过“饮中八仙”之游。

  张旭不但因善书被尊为“草圣”,而且胸怀大志,“心藏风云世莫知。”“三吴邦伯皆顾盼,四海雄侠两追随”是写他不但深得吴郡的地方长官的赏识,而且甚为海内雄侠所钦佩。因张旭做过常熟县尉,因此诗中将他与曾做过沛中吏的汉初大臣萧何、曹参相比,称他将来也会有风云际会“攀龙附凤”之时,干出一番事业来。这几句话虽是祝愿张旭的,其中也有诗人自期的意味。后几句点明和张旭等人宴别的时间和地点,及席上轻歌曼舞、挝鼓欢饮的热闹场面。最后向张旭等人赠别,表示自己要像《庄子》中的神人任公子一样去钓鳌东海,施展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宏伟抱负。

  《庄子·外物篇》中所说的任公子所钓的“大鱼”“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就是指此诗开始所说的使得海水震动的“巨鳌”,或诗中屡提起的“长鲸”。“巨鳌”和“长鲸”在李白诗中很多地方都是指安史叛军的。因此,东海钓鳌,当喻指寻找平叛报国机会。

  这首长篇歌行,虽然是信笔写来,其实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精品。其结构是颇具匠心。王琦曾评此诗说:“首尾一贯,脉络分明,浩气神行,浑然无迹。”

  《猛虎行》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他往往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猛虎行》繁体对照

  卷165_37猛虎行(此詩蕭士赟雲是僞作)李白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腸斷非關隴頭水,

  淚下不爲雍門琴。旌旗缤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顛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壹輸壹失關下兵,

  朝降夕叛幽薊城。巨鳌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甯。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暫到下邳受兵略,

  來投漂母作主人。賢哲棲棲古如此,今時亦棄青雲士。

  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寶書玉劍挂高閣,

  金鞍駿馬散故人。昨日方爲宣城客,掣鈴交通二千石。

  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壹擲。楚人每道張旭奇,

  心藏風雲世莫知。三吳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當有時。溧陽酒樓三月春,

  楊花茫茫愁殺人。胡雛綠眼吹玉笛,吳歌白纻飛梁塵。

  丈夫相見且爲樂,槌牛撾鼓會匈e。我從此去釣東海,

  得魚笑寄情相親。

【李白《猛虎行》原文翻译注释】相关文章:

1.李白《春思》原文及翻译

2.李白《襄阳曲四首》原文翻译注释

3.李白蜀道难原文及翻译注释

4.李白《关山月 》原文及翻译

5.李白《长相思》原文及翻译

6.李白秋风词原文及翻译

7.李白鞠歌行原文及翻译

8.春日忆李白翻译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