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作品《北平的街道》赏读(2)

时间:2021-08-31

  北平街道的名字,大部分都有风趣,宽的叫宽街,窄的叫夹道,斜的叫斜街,短的有一尺大街,方的有棋盘街,曲折的有八道弯、九道弯,新辟的叫新开路,狭隘的叫小街子,低下的叫下洼子,细厂的叫豆芽菜胡同。在许多因历史沿革的关系意义已经不存在。例如,”琉璃厂“已不在烧琉璃瓦而变成书业集中地,”肉市“已不卖肉,”米市胡同“已不卖米,” “没煤市街”已不卖煤。更有些路名称,稍嫌俚俗,其实俚俗也有俚俗的风味,不知哪位缙绅大人自命风雅,擅自改为养训一些的名字,“豆腐巷”改为“多福巷”,“小脚胡同”改为“小教胡同”,“劈柴胡同”改为“辟才胡同”。明初警察厅有一位刘勃安先生,写得一手好魏碑,搪瓷制的大街小巷的名牌全市此君之手笔。幸而北平尚没有纪念富商显要一人名为路名的那种作风。

  北平,不比十里洋场,人民的心理比较保守,沾染的洋习较少较慢,都交民巷是特殊区域,里面的马路特别平,里面的路灯特别亮,里面的楼房特别高,里面打扫的特别干净,但是望洋兴叹,与鬼为邻的北平人却能视若无睹,见怪不怪。北平人并不对这一块自感优越的地方投以艳羡眼光,只有二毛子准洋鬼子才直眉瞪眼的往里面钻。地道的北平人,提者笼子架着鸟,宁可到城根去溜达,也不肯轻易踱进那一块另人生气的地方。

  北平没有逛街之一说。一般来说,街上没有什么可逛的。一般的铺子没有窗橱,因为殷时的商家都讲究“良贾深藏若虚”,好东西不能摆在外面,而且买东西都讲究到一定的地方去,用不者在街上浪荡。要散步么,到公园北海太庙景山去。如果在路上闲逛,当心车撞,当心泥塘,当心踩一脚屎!要消磨时间么上下三六九等,各有去处,在街上溜馊腿最不是办法。当然,北平也有北平的市景,闲来无事偶然到街头看看,热闹之中带者悠闲也瞒有趣。有购书癖的人,到了琉璃厂,从厂东门到厂西门可以消磨整个半天,当市那些匾额招牌就够欣赏许久,一家书铺挨者一家书铺掌柜的肃客进入后柜,翻看各种图书版本,那真是一种享受。  北平的市容,在进步,也在退步。进步的是物资建设,诸如,马路行人道的拓宽与铺平,退步的是北平特有的情调与气氛逐渐消失褪色了。天下一切事物没有不变的,北平岂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