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梁实秋的戏剧批评

时间:2021-08-31

  导语:在新月文人,梁实秋的戏剧研究尤显突出。从20年代开始,他就创作了一系列戏剧批评,执着地阐述他独特的戏剧观,显示了一个新人文主义者的独特追求。随着岁月的变迁,梁实秋的戏剧批评也发生了一些转变,生动表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梁实秋戏剧批评的前后矛盾之处,其实也正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文人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矛盾和挣扎。

  戏剧,作为最古老的文艺样式之一,是西方文艺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一向被视为古典文学的正统而深受古典主义者的青睐。戏剧同时也是新月派文人喜爱的一种题材,他们进行戏剧创作,开展戏剧研究,发表戏剧评论,有的甚至直接从事演剧活动、筹划剧社。尽管他们中很多人无法配得上戏剧家的称号,徐志摩曾戏谑地称他们是“嫡亲外行”,但这丝毫不能阻碍他们对戏剧的浓烈兴趣,某种意义上来说,新月文人把戏剧作为他们展示绅士风情的舞台。在新月文人中,梁实秋的戏剧研究尤显突出。

  梁实秋热心戏剧,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多次身体力行,粉墨登场。1925年春天在美期间与顾一樵合作编排了《琵琶记》一剧,并扮演男主角蔡伯喈。《悼余上沅》一文,记叙了与著名戏剧家数十年的交往,因为对戏剧的共同爱好,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1924年余上沅任国立戏剧学校校长期间,导演了梁实秋翻译的《威尼斯商人》,专门邀请梁实秋去南京观赏并致辞。1925年7月,中华戏剧改进社与新月社共同组建中华戏剧社,在其执行委员会名单中,梁实秋也位列其中。

  梁实秋戏剧批评文章的数量虽然不是很多,内容方面也比较零散,但观点很鲜明,生动地表达了一个新人文主义者对戏剧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