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鉴赏(3)

时间:2021-08-31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dào),不能喻之于怀。 昔人:古人。兴感之由:(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若合一契:像符契那样完全相合。契:符契,古代一种凭证,用铜、玉、竹木等制作,上刻文字,分为两半,各执其一,合二为一方有效。临文:面对着文章。嗟悼:感叹悲伤。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从心里理解它。喻:明白,理解。 ○今人不能理解古人“兴感之由”。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固:本来。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样。一:作动词用,看作一样。虚诞:虚妄的话。齐彭殇:把长寿和短命看作相等。齐:作动词用,看作相等。彭:彭祖,传说中尧的臣子,活了八百岁。殇:幼年死去的人,短命。妄作:胡编乱造。“一死生”和“齐彭殇”都是庄子的观点。 ○但不同意庄子的生死观。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后人看待我们今日(的兴感),也会像我们今天看待昔人(的兴感一样,不能喻之于怀),可悲啊!由:通“犹”,像,如同。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列序时人:一一地记下当时参加兰亭集会的人。列:排列,一个一个地。录其所述:记录他们所作的诗。虽世殊事异:即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所以兴怀:产生感慨的原因。其致一也:人们的情趣是相同的。览者:读者。斯文:这篇文章,指本文。○说明作序的原由:既然“兴感”古今相同,所以“录其所述”,供后人研读。

  第二段,抒发盛事不常、人生短暂的感慨,批判“一死生” “齐彭殇”的虚妄,说明作序的原由。

  【译文】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暮春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修楔仪式。许多名士都参加了,年轻的年长的都来了。这里有高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流,湍急的流水,映衬在亭子的左右。引清流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排列而坐于曲水之旁,虽然没有音乐伴奏的热闹气氛,可是一边饮酒,一边咏诗,也足以尽情地抒发深藏的感情。这一天呀,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春风柔和,温暖舒畅。仰望宇宙空间的广大,俯察万物种类的繁多,因而纵目游览,舒展胸怀,完全可以尽情享受眼看耳闻的乐趣,实在是很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