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写作思路探究(3)

时间:2021-08-31

  第三自然段,除最后一层表明写作动机外,尚有两层意思。“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为一层。如果抓住“每览昔人”句中“昔人”确认是“纵”的联想,那么可推知第二自然段为“横”的思索无疑。既然上下文为纵横两个不同角度,则必然得出“合”“嗟悼”“喻之于怀”的内涵一定是“重死生”的结论。面对“人之相与”的共性,古今情怀的一致,作者自然想到了现实。“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现实是“一死生”“齐彭殇”等崇尚虚无的社会风气。这种“轻死生”的“虚诞”“妄作”,让后人如何看待呢?真可悲呀!故而作者要让后人“有感”的应是“世殊事异”而“其致一也”的普遍情怀──重死生,而不是东晋这个时期的特殊现象──轻死生。

  《兰亭集序》从东晋习俗写起,修禊事—游兰亭—观美景—抒幽情(感慨),由人及己,先横后纵,由普通到特殊(现实),两相比照,叹古今之常情,悲现实之夺情。从文学史来看,这一时期正是从玄理诗向山水诗的转变期,我们不妨理解为这是对固有人性的呼唤,作者的这一情感恰好顺应了这一潮流。由此观之,该文虽为序言,却表达了不满现实、重死生、寄将来以厚望的浓烈情怀。从叙到议,由横而纵,环环相扣,文思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