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夹竹桃》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二、 品读

  课文哪一自然段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生浏览课文。

  师:找到了吗?请举手。

  生:第四自然段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

  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用心读读此段,画出最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并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自读,师巡视。

  [点评:教学由中心句到重点段,由表及里,思路清晰。]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轫性?

  生:第一句话。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我从两个“又”我感受到夹竹桃的持之以恒、生生不息。

  生:我还从“悄悄地一声不响”,我感受到夹竹桃的默默无闻。

  师:它默默无闻,却又生生不息。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韧性吗?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夹竹桃的韧性吗?

  生1读,感情平淡。

  师: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默默无闻,然似乎韧性还不够。谁再来试试。

  生2读,有感情。

  师:我似乎看到了一株默默中透着坚韧的夹竹桃。让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读好这句话。

  生齐读。

  [点评:学生的解读是紧扣语言文字的,教师的引导提炼是紧扣“韧性”精神的。这是一种语文的意识,师生都在用语文的方式在进行语文学习,语言和精神得到同构。曹老师的教学艺术还表现在运用点题的反问句式强化语气,朗读指导具体到位。]

  生:第二句。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我从“无日不迎风吐艳”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很会找重点词语。“无日不迎风吐艳”就是——

  生:没有一天不,每天都开花的意思。

  师:生活中你有每天都做的事吗?

  生:我每天都吃饭。我每天都呼吸。

  师:能用“无……不……”说句话吗?

  生:我无日不吃饭。

  生:我无日不呼吸。

  师:人要想过好日子,首先得活着。出示:小明是个书迷,他——;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

  生:小明是个书迷,他无日不看书。

  生:赵本山和小沈阳的小品实在大精彩了,引得台下的观众无人不捧腹大笑。

  [点评:教者和听课老师都感到困惑的是在此组织造句练习是否妥当。放吧,好象破坏了教学的“场”;不放吧,课后习题的要求没有落实。看来这是个两难问题。我的建议能否改进造句的内容,能否围绕事物(“韧性”)品质来说话,比如讲雪松无日不苍翠挺拔,钱学森无日不思念祖国。这样的内容似乎比上面几个学生造的内容有意义。仅仅是一种参考,因为教无定法。]

  师:夹竹桃无日不迎风吐艳,那它从什么时候开到什么时候呢?

  生:从春天一直开到秋天。

  师:你感受过和煦的春风吗?你经历过盛夏的暴雨吗?你耐受过深秋的清冷吗?在和煦的春风里,许多花——

  生:竞相开放。

  生:争奇斗艳。

  师:在盛夏的暴雨里, 许多花——

  生:东倒西歪。

  生:枝折花落。

  师:在深秋的清冷里,许多花——

  生:纷纷凋谢。

  生:枯黄了。

  师:许多花都会随着季节的更替,气候的变化,盛开,凋谢,不断变化着,而我们的夹竹桃变化了吗?

  生:无日不迎风吐艳。

  [点评:曹老师的悟性很高。看了王崧舟的《慈母情深》,就能把诗意语文的韵味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教学过程舒展了,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了。而且通过这样的对比,夹竹桃的韧性也体现出来了。好一个曹老师!]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

  生: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引读:在和煦的春风里——

  生: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在盛夏的暴雨里——

  生: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在深秋的清冷里——

  师::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这难道不是一种生可贵的韧性吗?谁能读好第二句话?

  [点评:用排比往复的朗读形式,让我们再次感受诗意语文的魅力。]

  学生读。感情平淡。

  师:虽然夹竹桃一年三季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没有改变什么,但是我们读书不应该一个调啊!比如,气候要读出它的变化,春风可以再温柔些,夏雨还要更猛烈些……

  生读。(感情好多了)

  [点评:这是教师指导朗读的艺术。]

  师: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生:第四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我觉得作者把小院里其它花与夹竹桃进行对比更突出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拥有作家的眼光,看出了对比手法的运用。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生读。

  师:你们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对夹竹桃的喜爱。

  师:仅仅是喜爱?

  生:还有敬佩。

  师:请带着感受读此话。

  生齐读。

  [点评:对比手法的领悟,以评促读的艺术。都值得我们学习。]

  生:第三句。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从“无不奉陪”我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师:“无不奉陪”就是——

  生:没有不陪伴,全都相陪。

  师: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也能说明它“无不奉陪”?

  生:一直,一直。

  师:两个“一直”,令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生:坚持不懈。

  生:持之以恒……

  [点评:看的出教师的预设是精心的,从课文语言到学生语言,都在丰富文本的内涵。]

  师:这难道不是可贵的韧性吗?谁能读出这种韧性?

  生读。

  师:夹竹桃陪伴了哪些花呢?让我们一起去季老的小院看一看吧!

  [点评:由此及彼,过度自然,这样的文本解构是深刻的,是有密切联系的。]

  我请三位同学分季节来读一读,此段的首尾两句大家一起读。

  生读。

  [点评:改变朗读形式,既是教学方式的变换,又能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叙述条理。一举两得。]

  师:播放图片。让我们再来看看图片。你觉得作者家的小院的花如何?能用书中的一些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生:花团锦簇、万紫千红。

  生: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师:花多吗?

  生:花真多。

  师:简直是——应有尽有啊!

  一生举手:老师,你说得不对,应该说常见的花应有尽有。

  师:你读书真仔细。可是刚才我说“简直是”,并没有说“绝对是”,希望你也能听仔细,好吗?

  学生坐下。

  [点评:这是一个意外的插曲,有人批评孩子故意挑刺,我则认为,学生故意找茬能够锤炼我们的教学智慧。我们要感谢这样的“异类”。]

  师:季老家的小院里,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我不禁要问,夹竹桃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