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2)

时间:2021-08-31

 第二课时

  一、先学交流:

  各小组用3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对预习案的预习自测情况进行交流(小组长组织好).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三、精读探究,揣摩运用:

  1.概括每一段的意思。

  第一段: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心里感受的句子,并说说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点睛之笔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有哪些含义?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请写出两个借月抒情的诗句,并注明出处和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3略。

  4、(1)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月光照进门内,高兴地起来散步。

  (4)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5、(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第二课时

  三、1、第一段:寻伴夜游;第二段:庭院月色;第三段:月下感叹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3、记叙,描写,议论。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发的惆怅和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