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导学稿(3)

时间:2021-08-31
  (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合作探究】
  6、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
  7、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
  8、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9、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1、丛中蛙鸣不断。2、村中狗吠鸡鸣。3、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为什么?
  10、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
  11、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精读精练】
  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2—16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欣然起行(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3、本文写景处处扣住“月”字来写,正面写月的句子有 ,侧面写月的句子有 。
  14、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
  15、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主题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6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 。
  17这是一首赞咏 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 ,实际上是用 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 。
  【能力提升】
  18、中国月文化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