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导学稿

时间:2021-08-31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稿是怎样的呢?记承天寺夜游导学稿包含哪些知识点呢?欢迎阅读小编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导学稿,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稿篇一:

  【学习目标】
  1、 有关苏轼的文学常识。
  2、 在了解文章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3、 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含义及情趣。
  4、 背诵并默写课文。
  【学习重点】
  1、文学常识、字词等基础知识。
  2、本文所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尤其注意本文写景的句子
  【学习难点】
  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知识链接】
  1、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他擅长诗、词、散文: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今存其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代表了北宋诗的最高成就;在北宋词坛上,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散文方面,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舒缓的文风,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的论画卓有所见,主张“神似”“传神”,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画史上很有影响。他善画竹石,其真迹今仅存《古木怪石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