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导学稿(2)

时间:2021-08-31
  2、 背景资料
  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络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3、 题目解说
  《记承天寺夜游》是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入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派遣的特殊心情。
  【自主学习】
  1、 文学常识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 ,号 ,谥号 ,眉州眉山人, (朝代)著名 、 。他与其父 ,其弟 合称“三苏”,同为“ ”之列。他的词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开创了 词风。
  2、给加点字注音:
  遂( )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
  藻( )荇( )交横 竹柏( )影也
  解( )衣欲睡 积水空( )明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解衣欲睡 欲:
  (2)欣然起行 欣然:
  (3)遂至承天寺 遂:
  (4)盖竹柏影也 盖:
  (5)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6)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7)念无与为乐者 念: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4、给句中的“与”字注音并解释:
  (1)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 念无与为乐者( )
  (3) 相与步于中庭( )
  5、翻译句子:
  (1)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