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实录(2)

时间:2021-08-31

  生:闲,才能发现美丽的月色,才有快乐。所以“闲”字更能包含这些东西。

  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盖”字就很深刻地写出苏轼赏月时如痴如醉,这就是一种闲适的心态。

  怎一个“闲”字了得,就这样,教学就在“闲”的研讨中不知不觉地推进着,词,句,文章……

  望着沉浸在月色之中的同学们,我深情地说:“西方美学家乔治.桑塔耶那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意思,事物之所以美,就因为它能体现我们想象的快感,而这种快感又能使我们的潜能得到实现。美文章是个丰富的矿藏,很难一下子穷尽它,这便令人流连忘返,更想探秘、开采。各位,你们能用自己的疑问,作进一步的探秘、开采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思维的火花又点燃了。

  生:老师,这篇文章记录的是苏轼对月抒怀的事情,有月色的夜晚应该是很多的,可是此前,此后,他为什么都没有描写了呢?

  师:提得好!没有深思,提不出这样的精彩问题!是啊,有闲心、闲情、闲趣,也有对他人,对万物的爱心,可是以前他的这双慧眼怎么就没发现这夜色的美呢?

  生:可能是因为他忧心忡忡,所以对美丽的月色不来电。

  师:何以见得?

  生:我在参考资料里查到,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所以,他肯定是很郁闷的。

  师:是的,苏轼这样一个有抱负,有才华的人被闲置起来,怎能不郁闷?就像刘禹锡说的那样“二十三年弃置身”。那么,文本中有证据吗?

  生:“念无与为乐者”就是!连一个可以进行心灵对话的人都没有,得跑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这足以说明苏轼表面乐观,其实当时内心挺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