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中李白李贺形象比较(3)

时间:2021-08-31

  李白的《将进酒》散发着浓重的历史的深邃感,又囊括了广阔的空间范围。黄河由天界奔流到海,人在朝夕之间青丝变白发,从古来圣贤到饮者,从陈思王到李白自己……思维跳跃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非谪仙不能及。李白创作《将进酒》之时,已经白发如雪,对人生万象自然有着独到而丰富的体会。虽借古题,“填之以申己意”,但其思想深度早已超出了古义“及时行乐”的范畴。借酒销愁,因酒写志,从反面表达对权贵的反抗、对自己乃至无数文人怀才不遇的抗争,最终“从人生的愁云中织成了万古的诗歌”!这样的李白是深沉的!

  与李白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相比,李贺短短27载春秋自然显得单薄。清贫的家世,不济的仕途,多病的身体,病态的人格……年轻的李贺比常人更容易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因而才会在狂欢之时慨叹“况是青春日将暮”。也正是因为生命的短暂,李贺创作《将进酒》之时,对人生还没有深刻的理解,因而《将进酒》全诗也只限于宴会的描写与主观情感的表现,最终难以产生时代的共鸣,流入纵酒行乐的无奈之中。

  李白,作为一代诗仙,虽然有愁,但仍是乐观自信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也是盛唐气象最强有力的展现,豪放飘逸的谪仙气质充盈其中。

  李贺,作为一代诗鬼,他的愁虽然没有李白的“万古愁”那样深广、那样沉重,但他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气,揭示了所有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永恒的时间问题!

  李白和李贺都有自己的无奈,他们将这份无奈化成了诗句,或咆哮或低吟,划过千年仍然感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