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 优秀教案(3)

时间:2021-08-31

  三、精读品味,合作探究

  1、诗的第一节、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何好处?

  示例:诗的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富有孩子气的浓厚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下子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亿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最后一节,“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应。这样整首诗开合自如,首尾圆合,显得结构严谨。

  2、文中的“你”都是指化石吗?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全诗共4个“你”字,其中三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

  四、发挥想象,拓展迁移

  师:“逝去万载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同学们心目中远古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假如你们通过时光机器,漫游到了那个世界,你看到的应该会是一幅怎样奇丽的画面? 能不能像诗人一样用优美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呢?下面大家分组交流,看哪一组想象得最合理,最奇异,描绘得最动人。(分组讨论,各组推举一名代表,集中表达本组意见)

  (屏幕显示远古时代复原图片)

化石吟 优秀教案
化石吟 优秀教案

  示例:

  1、远古世界是个美丽的世界,海水是蔚蓝的,陆地上到处生长着绿色的植被,高大挺拔、直入苍天的树木随处可见,林间是如茵的绿草,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

  2、我心目中远古世界的情景与他们不一样。从课外书上我了解到远古的自然气候有时候也非常恶劣,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很频繁:晴朗的天空突然暗了下来,天色越来越黑,像蒙上了一层黑色的幕布一样。火山又开始喷发了,一条火龙从山顶窜出,森林燃烧起熊熊大火,林中的各种动物们惊恐地四处逃散,有的来不及逃的,就和树木一起被火龙吞噬了。

  ……

  教师小结:现代汉语中有一个成语:沧海桑田。比喻时间久,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界的变迁,还有许多亿万年前的生命信息没有被发现,这就要求我们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做一名科学家,去探寻,为人类谱写出一首新的科学的赞歌! 最后,我们再以饱满的激情朗读这首诗,再一次感受这首诗歌的情感美、节奏美、韵律美。  五、课后练笔,学写诗歌

  作业:观察恐龙图片,发挥想象,以《恐龙吟》为题,写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化石吟

  张 锋

  (1-2)发问引发联想       (总)

  (神奇景色)

  (3-6)具体抒写化石讲述的内容  (分)

  (人类的伟大)

  (7)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总 )

  (赞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