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经典教学设计(4)

时间:2021-08-31

  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象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4、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式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此之外,还能想象些什么?

  ⑴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⑵拓展延伸:

  ①教师出示录象或图片,做下水文,介绍某种古生物。

  ②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四、延伸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XX有感》。  拓展阅读:《化石吟》学法导引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全诗共7节,可分三层。1~2是第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对亿年前神秘世界的想像。3~6节是诗的主体,具体抒写遐想的内容。第7节照应1、2节的设问。全诗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学习本诗时,要联系生物课上所学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知识);在查阅、积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调动自身的想像力,去体会诗中“沉睡亿年的石头”所说的话及内涵。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因此,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此激发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