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的启蒙:原形文化与诗性新民(2)

时间:2021-08-31

  李劼的呼吁得到了回应,文学界开始了对《红楼梦》文学价值的重新审视,从文化层面批判《水浒传》、《三国演义》的评论也开始在大众文化中引起反响,741998年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播出之后,新时代的观众纷纷表达了对其中残暴精神的不理解。21世纪初,1980年代中国新启蒙的代表人之一刘再复怀着赤子一般的童心,以古稀之年笔耕不辍,推出了《红楼四书》75和《双典批判:对〈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文化批判》五部巨著,试图将红学导向真正人文意义的精神启蒙。

  刘再复的红学研究呈现出红学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宏大视野,在他的阐释中,《红楼梦》的思想价值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它“居于人类审美创造乃至整个精神价值创造的最高水平线,它既反映中华民族的灵魂高度,又反映人类灵魂的高度”,76“是一部无真无假(‘假作真来真亦假’)、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因无果,因此也是无边无际(没有时空边界)的艺术大自在”,77是“人类文学世界的极品”,一部作为哲学与文化集大成者的“超小说”。78 可以看出,刘再复明显表示出了要借《红楼梦》来参与普世价值创造、实现中国文化伟大复兴的用心,中国的思想启蒙不应仅仅是对西方各色意识形态的回应,中国人可以让自己的文化价值得到普世认同。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回归大国气象、走向民主法治的大转型之际,刘再复的红学启蒙能否拨乱反正,为红学和启蒙都开辟全新的起点呢?

  (一)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

  刘再复借用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提出的“伪形”概念,自创出原形文化与伪形文化的概念,认为《红楼梦》代表了中国的原形文化,《水浒》、《三国》则是中国的伪形文化。《红楼梦》代表真正的“人”的文化,其中的核心是对人本身价值的无条件尊重,是崇尚天真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天堂之门”;《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则是“非人”的文化,是人任人杀戮的文化,是崇尚粗暴凶狠、心术权术与阴谋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地狱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