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红楼梦》的浅谈

时间:2021-08-31

  同是红迷的张爱玲曾说过她人生中的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骨,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我年岁尚小,人生之事所经不多,因而依我看来这人生第一大恨事就是红楼梦未完了。

  因为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红楼梦残稿遗失,这不仅让万千红迷跌足叹息,更引来后世许多人的探究——在字里行间,在脂批里找寻、猜测雪芹的本意,非要寻个结果来。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如今通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中,后四十回是由高鹗等人伪续的,也就是说全书位于结尾,收煞全书的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完全不是曹雪芹的本意!单就未完这一点,《红楼梦》就已经很难读懂很神秘了。

  然而这样一本未完的小说如何称得上伟大呢?何至于引几代人如此不懈地去探索、研究?先不说作者在书中运用的超凡的艺术手法:人物典型的塑造、叙述描写的独特……或是涉猎事物之广:诗词歌赋、饮食养生、服饰搭配、送葬嫁娶……单是他在书中提及的许多问题:宗法、专制等级、妻妾、恋爱、婚姻、司法、奴隶问题......就足够压下所有的技巧,引人深思,令人研究讨论许久的了。

  曹雪芹开卷就云:因经历一番梦幻后,将真事隐去,借通灵一说撰此书,于是先是说了那无缘补天的石头想“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又正逢因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为报赤瑕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要随“下凡造历幻缘”的侍者入世一事,勾出了许多风流冤家,陪他们去了结此案。这石头便夹带其中,此案了解后便记录了下来。经后人抄录,故云《石头记》云云。接着又由冷子兴之口演说荣宁二府之事,兜兜转转几番铺垫后才由“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入到正文来。未写荣府正文,先写外戚,由远及近,由小及大,不至死板。也正因为如此,前几回看似复杂,吓跑了不少试看红楼的人。官方一点就说这是他采取了晋人“倒食甘蔗-渐入佳境”的笔法。而我看来这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细按则深有趣味。所以说《红楼梦》不好读,开头更是需要耐性,不能坚持读下去的,也就不能体会其中的前因宿缘的奥妙了。刚看红楼的时候,前五回(包括判词部分)就花了许多的时间。看完一遍,还不叫看懂了。那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还理不清,还需反复的看,看熟了才能懂得几分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