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辨析解读《红楼梦》的主旨(3)

时间:2021-08-31

  同样,在《红楼梦》中也充斥不少满式汉语。第三回,宝玉问黛玉有没有玉,黛玉说没有,宝玉登时发起痴来,将项下的玉摘下来,狠命摔下去,骂道:“什么稀罕物!”“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当天晚间,黛玉偷偷抹眼泪,袭人劝黛玉不要伤心,说:“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还有呢!”“有”是谓语动词,将谓语动词放在句末,则是典型的满式汉语。而在同一回,贾母吃过晚饭后,让王夫人离开,说:“你们去吧,让我们自在说话儿。”王夫人听了,连忙起身,带领凤姐与李纨离开。贾母问黛玉念得何书,黛玉说:“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探春等姐妹们读什么书,贾母道:“读得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罢了”源自满语dabala,相当于“不过……而已”的句式。而这个句式,在第十三回再次出现。在这一回,秦氏故世,贾珍哭得泪人一般,众人连忙劝慰,说:“人已辞世,哭也无益,且商议如何料理要紧。”贾珍拍手道:“如何料理,不过尽我所有罢了!”又如,第五十一回,晴雯身体不适,宝玉唤来一个老嬷嬷,吩咐道:“你回大奶奶去,就说晴雯白冷着了些,不是什么大病。”“冷”相当于今天北京人说的“着凉”,也就是感冒。“白”,则来自满语baibi,意谓“仅仅”。宝玉说晴雯的病是“白冷着了些”中的“白”便是此意,意思是晴雯仅仅是感冒了而已。

  以上所举,不过是《红楼梦》里幽燕语与满式汉语的少数之例。常瀛生先生在《北京土话中的满语》一书中例举颇多,这里不再赘述。总之,《红楼梦》内出现的幽燕语与满式汉语,说明《红楼梦》的作者应是清初之时居于北京的满族人,而不可能是江南吴梅村一类的汉族人。在清代,满族是统治民族,作为统治民族的一员,怎么可能创作出反对自己民族,倡言兴明灭清的著作呢?这样的主旨岂非痴人说梦,一如胡适所讥笑的是“大笨伯”猜“笨谜”呢?但是,虽然如此,胡适并没有驳倒蔡元培,原因在于以胡适为代表的红学家,注重对《红楼梦》的版本与曹雪芹的家世进行考证,而不是在《红楼梦》的文本上下功夫,不进行叙事与语言研究,也就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而让索隐派无话可说,从而只能流于文字之间的彼此讨伐。以蔡元培为首的索隐派嘲笑以胡适之为首的考据派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原因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