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语言辨析解读《红楼梦》的主旨(2)

时间:2021-08-31

  是这样吗?为了澄清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语言的角度,对《红楼梦》进行简略分析。因为,语言是作家的生命线,作家的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小说中所运用的语言自然也不一样,由此入手而判断作家的民族与时代,进而分析其所创作的主旨,换言之,判断《红楼梦》的主旨是否为复明灭清,应该是一条简单而清晰的捷径。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用北京话创作的小说。推溯历史,北京话历经了唐幽州语、辽金幽燕语、元大都语和清初满式汉语几个阶段。清雍正中期以后,满式汉语逐渐消泯,只存痕迹;到了嘉庆、道光时代,这种痕迹基本消失;道光以后,便进入现代范畴的北京话了。《红楼梦》的语言当然不是现在的北京话,且保留了不少满式汉语,甚至不少幽燕语的残余,从而为我们指明了作者的民族与时代的可能,当然也就透泄出作者的创作主旨。

  第六回,正是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下来,家中年事未办,刘姥姥的女婿狗儿心中十分烦恼。刘姥姥劝他到贾府走动走动兴许会得到些好处,刘姥姥说:“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俯就他,故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的,倒不拿大。”“看承”是“对待”、“对”的意思,源自幽燕语;“拿大”也是幽燕语,”是“自大”的意思,现在的北京话里间或用之。第八回,宝钗生病了,宝玉前去探望,进入门里见到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宝玉问宝钗:“姐姐可大愈了?”宝钗含笑回答:“已经大好了,倒多谢记挂着。”第二十六回,怡红院里的丫鬟红玉,丢了一块手绢,被贾芸拾到了,红玉怀疑是自己的,待要去问又不好意思,正在犹豫不决、神魂不定之际,小丫头佳蕙走来,问她:“你这一程子心里到底觉怎么样?依我说,你竟家去住两日,请一个大夫来瞧瞧,吃两剂药就好了。”第八回的“大愈”与此回中的“竟”字,也是幽燕语,相当于今之北京话里的“好”与“索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