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几个方法论文(3)

时间:2021-08-31

三、以论促读

  一门学问离不开“论”,因为只有众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一门学问才会变得丰富多元,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楼梦》也是这样,高中生阶段有他们自己对《红楼梦》的认识角度,不同的学生可能又会有不同的认识,让大家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形成头脑风暴,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同学们对作品的讨论离不开文本本身,可以让学生从文本的几个要素出发,如人物形象、小说的细节描写、人物的性格、艺术手法等,但囿于高中生的文学功底,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及性格的论述上,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写一个人物的评论,然后随机抽取让他们来读,其他小组听然后发表意见,供发言小组参考,然后发言人员把自己的文章再次修改,反复几次最后定稿,最终将同学们的文章集结成册,供以后学习使用,再好的文章还可以发到校报校刊上,以激励同学们去论去写。

  只有有好的论题,才会有有效的讨论,这需要有一定的高度,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适合同学们去讨论的问题来设置,让同学们有抓手,如可以试问:林黛玉的性格真的就是那么小性吗?薛宝钗的心机体现在什么地方?另外也可以让同学们关注一些自己不太注意的人物,如同为金陵十二钗的元春,因为她出场不是很多,所以往往为人所忽视,我们要培养学生以小见大的能力,让同学们从书中所给的材料去挖掘人物的形象及性格。如元春的出场是冷子兴介绍的,她是出生在大年初一,长相应该不错,不然不能被选入宫中。才情如何呢?这一点可以让同学们去挖掘一下,元春自己在省亲时说到:“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姐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但她的才能真正如何呢?同学们可以通过她省亲大观园以及元宵佳节赐灯谜以及品评诸姐妹的诗可以知晓一二,通过这些琐碎情节来判断一个人物的性格,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如元春对于贾宝玉所作的《杏帘在望》(实际上是林黛玉代作)的评价。《杏帘在望》如下: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熟,十全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元妃将此首诗列为四首之冠。可见元春是辨析诗歌的好手,还是有一定的才能的。这首诗情景交融,前两联写景,一动一静,展现了一幅安静祥和之景,后两联歌颂盛世,再有就是元妃进入深宫真的幸福吗?她真的给贾家带来了荣华富贵吗?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去讨论。

  《红楼梦》中的人物有时的议论离不开比较,只有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对比,才能突显人物独特的性格,此外,有些人物的关系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如黛玉和宝钗的性格比较。黛玉性格有些小性,又有善解人意的一面,如她小性方面有时说话尖酸刻薄,她善解人意方面是很少批评宝玉的不读书,当然黛玉有时也很莽撞,喜欢表现自己,如元妃省亲之时,她捉刀代笔,竟枉用《西厢记》《牡丹亭》中的句子,黛玉还有多愁善感的一面,如一回见宝玉未果,还遭到了晴雯的闭门羹,又听见宝玉与宝钗欢笑,心里十分心酸,写下了葬花吟。而宝钗与黛玉比起来,性格有豪爽的一面,当然也不乏人性的瑕疵,如滴翠亭小红一事,王夫人面前说金钏儿的事情,还有抄检大观园时她未将蘅芜苑留给湘云一事,都饱受批评。

  当然一些人物的性格还与大的生存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讨论人物的性格方面一定要联系人物的地位及周边的环境,如探春从小就在王夫人身边,王夫人悉心调教,探春很少叫赵姨娘母亲,而是敬而远之,而倒是赵姨娘每每出来作怪,时不时提醒探春的身份,让探春十分恼火。在大观园中真正给探春表现机会的是王熙凤病倒之后,探春、李纨、薛宝钗共掌荣国府,探春确实做了一些改革,举措也十分大胆,有所成效,但囿于自己的出身地位,后来又逐渐放手,所以人物性格以及行为往往与环境有着重要的联系。

  《红楼梦》尽管多写贾府的奢华生活,也有表现人性善良的一面,只是这些细节有时很隐秘,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原本是王熙凤的生日,却因贾琏与鲍二的女人厮混,为王熙凤撞见,结果要贾琏与鲍二媳妇都赞平儿,王熙凤恼羞成怒,先打了平儿一段,然后又和贾琏闹了起来,后王熙凤跑到贾母处告状,平儿被袭人、宝玉带到怡红院,宝玉为平儿理妆,平儿是个聪明极清俊的上等女孩子,宝玉早想尽片心,今日有机会宝玉十分高兴,这里提到了一个细节,即今日又是金钏儿的生日,所以宝玉一日不乐,这体现了宝玉的内心十分细腻,也体现了人性真善美的一面。再如后来宝玉为晴雯作《芙蓉女儿诔》的感人画面,都突显了宝玉这个不肖子弟的真性情,体现了他的人性未泯,让冷森森的贾府多了一些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