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几个方法论文(2)

时间:2021-08-31

二、以写促读

  《红楼梦》回数众多,故事情节琐碎,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则易将人物、情节记得混淆,另外学生囫囵吞枣式的阅读对于人物的理解往往易人云亦云浅尝辄止。学生的思维往往过于功利化,只希望快速将全书读完,犹如走马观花,《红楼梦》本是应该细细读慢慢品,书中的韵味才会呈现出来,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阅读形式呢,首先将书中的美呈现给学生,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导读”上,而第二个环节则应是如何让学生自己寻找到文本的美,然后我手写我心,将他们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写出来。通过写来促进学生阅读,然后他们对作品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红楼梦》中可写的东西很多,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视角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题目,但囿于高中生知识的有限,我们要让学生选择较小的视角去写,而不是寻找过于宏大的主题。可以是一些著名的情节,如“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等,可以通过这些情节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如我们可以通过“湘云醉卧”的情节表现湘云的巾帼不让须眉的个性,同学们在阅读全书会知道,湘云喜欢女扮男装,性格也是十分豪爽,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细节补证,如湘云和宝玉一起烤鹿肉喝酒赋诗,通过这一系列情节的描写,便可以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可以锻炼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除了著名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去写,也可以给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题目,如与文化有关的题目,当然这需要教师的引导与辅助,如《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红楼梦》中对茶文化也是十分考究的,有诸多礼仪,如第三回中,黛玉吃茶习惯与贾府不同也只好随俗,书中写道:“当日林如海教诲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完,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方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再如,还有下为上敬茶,以及妾为主妇敬茶等,还有聘娶之茶,王熙凤曾奚落林黛玉,即喝了我们家的茶,就要给我们家作媳妇,弄得林黛玉十分害羞。除了茶文化,《红楼梦》中有诸多可以挖掘的方向,同学们除了在书中寻找材料以外,还要去找一些文化方面的书籍,进而丰富自己论证的材料,这样无形中会让同学们阅读很多书籍,有助于养成他们探究的习惯。

  《红楼梦》的写作手法也值得去写一写,如草蛇灰线,伏笔铺垫等,《红楼梦》中有很多故事情节是先有伏笔的,然后过了一些章回再浮现出来,如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如果没有一进大观园,王熙凤的热情接待,王熙凤没有过多地摆主子的架势,而且对刘姥姥这个经过世面的老人还是十分信任的,让她为巧姐取名字,然后才有了刘姥姥的二进三进大观园,特别是最后一次,王熙凤病重,将自己与巧姐的命运都托付给了刘姥姥,刘姥姥最后也没有忘记这份恩情,还是帮助了巧姐摆脱了苦海,也算是王熙凤的一件恩德得到了的回报。再如贾雨村初次寄宿的葫芦庙里的小沙弥,在后来贾雨村补缺应天府的时候,小沙弥已经成为了门子,而那次正好是葫芦庙失火,而英莲当时也是那时走失的,而葫芦案的发生又将几个当年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后来贾雨村为了避免小沙弥将以前的事情讲出来,将其发派了出去,当然最后小沙弥也成为了一个官员,而贾雨村则落魄为犯人,可谓意味十足。

  《红楼梦》中不仅故事写得妙,诗也写得十分美,如果能够将其诗词摘抄出来,也可独自成册,供人赏玩。可以让有兴趣的同学摘抄并模仿创作,未尝不是很好的教材,但也需要教师在诗的规范方面予以指导,或许对红楼的阅读又多了一份雅兴和诗意。如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宝钗的咏蟹诗:“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又有一首:“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首,月浦空余禾黍香。”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黛玉作了三首咏菊诗,最后的李纨给出的评价是: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黛玉自己点评过于纤巧,而李纨又评道:“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同学读了不仅学了作诗,又学了几招点评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