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满革命的启蒙:《红楼梦》与反清复明(3)

时间:2021-08-31

  1917年,蔡元培将潜心多年的红楼梦索隐完成出版,题为《石头记索隐》。这是他对辛亥革命文化遗产的总结和对烈士的纪念,也是对新文化运动激烈反传统的一个善意劝谏。蔡元培自号孑民,孑民之意,正是以明朝遗民自况,他对于明季以来的汉文化传统有着温情的敬意,认为华夏传统文化可以为新政法秩序提供思想资源,作为教育国民争取民权的参考。《红楼梦》中有反满思想的说法,清末即有流传,蔡氏遂作此书予以总结。在蔡氏看来,倾覆满清光复华夏,这砥砺应当无处不在,凡中国人都读《红楼梦》,也都应看到这书绝不是小乘文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其实处处浸透华夏文化典章为夷狄腥膻摧斫的民族大恨。

  《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16

  蔡元培以为《红楼梦》纯为一部寄托反清复明的影射之作,为了避开文字狱,作者上来就强调这书不会伤时骂世,只是大旨谈情,书中处处用了曲笔影射,而他推求出这些曲笔的方法有三:“一、品性相类者。二、轶事有征者。三、姓名相关者。”17蔡先生推求这些曲笔的方法,与清室文字狱稽索汉族文人反心反骨的方法,其实出于一辙,只不过满清夷狄君臣资质卤钝,勉强学到汉族文化的唾余,对华夏写意文字精妙之处的领悟,难望华夏宿儒蔡孑民之项背。所以他们无能读出《红楼梦》中无处不在的吊明之志,这书才在清初文网中侥幸以存。

  总括来说,蔡元培在《红楼梦》中发现了三种影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