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探春人物分析(2)

时间:2021-08-31

文本鉴赏

  心性高贵

  常有人说探春因庶出而自卑痛苦,此说甚谬。但看鸳鸯抗婚,贾母生气,在场那么多重量级人物都不敢吱声,当时是谁挺身而出,打破僵局的?抄检大观园,惜春如临大敌,又是谁严阵以待,出手还击的?迎春房里没规矩,又是谁前来申饬督促的?试问一个自卑的、心理有障碍的人,她能做出此等惊人之举吗?

  那么,探春的庶出身世有没有被人歧视呢?且说55回凤姐与平儿商议家务,视探春为“咱家的正人”,由衷赞赏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不错!”叠用四个“好”字,真乃自古英雄惜英雄。茯苓霜被盗案发,若依法处置并不难,可是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想到了探春,生怕为这事连累了她,对她甚是爱护。王夫人心里当她和宝玉一样,55回果断提拔她理家。不仅如此,贾府中人对待探春更有几分畏服、忌惮,王夫人、凤姐都要让她几分。74回抄检大观园,凤姐甘愿低声下气不断给她赔话赔笑,事后直待服侍她睡着了方离开。

  世上确有不少人带着富贵心体面眼歧视、欺负探春,如吴新登家的、王善保家的,甚至亲生母亲赵姨娘也时不时给她难看,凤姐骂他们“没造化、轻狂人”。

  面对邪派的挑衅,探春沉着应对。55回理家,先拿吴新登家的开刀;抄检大观园,探春一巴掌拍去,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经过这些事,探春在家仆面前树立了威信。须知做到这点很不容易,连出身高贵、心机才力无比精明的凤姐还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奴仆镇住,足见探春更厉害一筹。

  探春在贾府拥有此等威严,靠的是自己的个性、能耐与才智。惟其如此,她无论在心理感受还是生存状态上都克服了庶出身世的先天不足。平儿道:“他便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他,不与别的一样看待么?”(55回)

  痛苦有因

  探春确有痛苦,问题是:她为什么痛苦?谁给她带来痛苦?

  分骨肉的痛苦

  探春曲子和判册都表达一个主题,即远嫁他乡,骨肉分离,饱受思乡、思家、思父母姊妹亲人之苦。在安土重迁、交通通讯都很困难的古代社会,探春远嫁本身就是一大悲剧。

  “生于末世运偏消”的痛苦

  探春此种苦情直通曹雪芹。55回理家,赵姨娘跑来闹场,给探春拆台,“彻底来翻腾一阵”。脂批奋笔疾书云:“噫!事有难易哉?探春以姑娘之尊、贾母之爱、以王夫人之付托、以凤姐之未谢事,暂代数月。而奸奴蜂起,内外欺侮,珠玑小事,突动风波,不亦难乎?以凤姐之聪明,以凤姐之才力,以凤姐之权术,以凤姐之贵宠,以凤姐之日夜焦劳,百般弥缝,犹不免骑虎难下,为移祸东兵之计,不亦难乎?况聪明才力不及凤姐,又无贾母之爱、姑娘之尊、太太之付托而欲左支右吾撑前达后,不更难乎?士方有志作一番事业,每读至此,不禁为之投书以起,三复流连而欲泣也。”

  探春感受到的痛苦,是中国历代千千万万郁郁不得志的英雄志

  士们生不逢辰、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愤世嫉俗之痛苦的缩影,这种心境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绵亘不绝。他们有痛苦,而又不失高风亮节,在这痛苦中坚守节操,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用他们高标傲世的精神气质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生命之歌。《红楼梦》既塑造女娲剩一石这个神话形象,又塑造探春这个女儿形象,其寄托深远,读者诚宜深思。

  感怀家族悲剧的痛苦

  探春由抄检大观园事件预感到整个家族离获罪抄家不远,为此痛苦不已,而家族内主仆上下的你争我夺更令她痛苦。对那篇触目惊心的“百足之虫论”,读者通常只看到探春个性张扬、思想敏锐,却忽略了下句“说着,不觉流下泪来”,这方是她的真情流露,体现了她的爱国主义情怀。作者运千斤之笔写此一句,抒发对家族悲剧的沉痛伤悼,探春这一把眼泪里包含了多么高贵、多么深广的痛苦忧愤啊。

  探春不孝

  探春与赵姨娘疏远,不认赵国基这个舅舅,甚至不认赵姨娘为主子,以此被指不孝,遭到诟病。

  按雨村论气的图式,赵姨娘和贾环都是邪派人物。探春呢?她是正邪两赋而来的清净洁白女儿,同邪派的母亲弟弟道不同不相为谋;不但不相为谋,而且尖锐冲突。这层矛盾给探春带来极大的痛苦。27回探春给宝玉做鞋,拿钱请宝玉帮她买些小工艺品。赵姨娘生气道:“正经兄弟,鞋塌拉袜塌拉的,没人看得见,且做这些东西!”又抱怨说探春攒的钱,为什么给宝玉使,倒不给环儿使了。这种见识,真是自寻烦恼、无理取闹。

  要之,探春为母亲弟弟阴微鄙贱的见识及其卑污的品行感到痛苦,由此不能尽天伦之乐也很痛苦;因母亲弟弟常被调唆白给人做粗活,更至于伙同外人来欺负自己而痛苦;又因母亲弟弟在她与贾母王夫人之间制造矛盾,阻碍她施展自己的抱负而倍感痛苦。探春的痛苦,诚为天才的痛苦。

  探春满心里要孝敬母亲舅舅,可是母亲舅舅怎么要求她的?“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55回)这可真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了。正因这种人情政治的温床,孳生了官场、职场的裙带关系、徇私枉法、贪腐。可见,探春的“不孝”也含有反抗中国“人情政治”的因素。

  探春发放赵国基丧礼赏银铁面无私,还因形势特殊。当时刁奴蓄险心,探春处在风口浪尖,“如今要作法开端”。连凤姐、宝玉的事,她还要驳两件,才压得住众人口声。所以,我们不能孤立看待这件事,误以为探春六亲不认。

  “孝”本是人的自然情感。但后世道学家把它变成一个虚伪的道德观念,从属于三纲五常的封建统治秩序,给纯洁的人伦感情添加了阶级压迫、人情政治、世俗功利、虚伪礼教等脏东西,使之大大变质。鲁迅道:“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朝花夕拾》)

  真正的“孝”,并不在这上头。论者责怪探春不孝,却不知就在茉莉粉事件中,作者大书探春对赵姨娘是真有孝心。当时,探春赶来,先喝住芳官她们四个,自己带赵姨娘离开现场,好言劝慰。事后便命人查是谁调唆的。足见探春自是有情人。

  诗书双绝

  探春的雅趣令人称快叫绝。27回黛玉葬花前,特分出一段为探春作传,写她央请宝玉带些“好字画,好轻巧玩意儿”。她喜欢的是那新奇精致的小工艺品,更爱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恰是她自身精神气质之写照。

  37回海棠诗社由探春牵头,花笺文采风雅,意趣生动。又曰:“孰谓雄才莲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对自己一派大观园女儿的尊贵心性有着强烈的自觉意识。宝玉被探春的雅趣感染,立即赴会。探春又为红楼第一才女林黛玉起了个极当的雅号“潇湘妃子”,并亲自为诗社命名。

  18回省亲大典上众姐妹作诗,“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37回海棠诗会命题限韵,探春兴致最高,第一个交卷,诗云: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消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宝玉评价此诗比宝钗那首还高。首联勾勒画意,描写秋雨过后黄昏时分重门深院内海棠的芳姿。颔联借景言志,玉、雪皆喻其洁净柔美,是诗中警句。后二联转入赏花人的情思,徘徊花影左右,花与人相对依依。

  38回菊花诗,探春作了《簪菊》《残菊》两首。李纨评诗,探春的《簪菊》仅次于黛玉的三首。宝钗评曰:“你的‘短鬓冷沾’、‘葛巾香染’,也就把簪菊形容的一个缝儿也没了。”足见探春也是一位紧追黛玉的大才女。

  贾府四春,于琴棋书画各擅一艺,探春以书法胜。正如茶道第一高手妙玉精心打理自己的茶境――东禅堂一样,探春身为书道第一高手,她对自己书法创作的书境――秋爽斋也精心布置: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官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槌。”(40回)

  小说中对探春的书法表演及作品留白未录,而上述书境的营造已成功烘托出这位红楼第一书法家的大将风范。探春生日三月初三,刚好是“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创作纪念日。

  探春书法、惜春绘画,文中皆从侧面烘托。另如元春琴艺为红楼一绝,全书未见元春抚琴,却在87回细描黛玉抚琴、妙玉听琴;迎春棋艺亦为一绝,正面写到棋艺却是87回妙玉、惜春对弈。《红楼梦》妙笔常出人意表。

  综上,探春的精神、气魄、胆识令贾母、凤姐、王夫人、邢夫人并那些下人们刮目相看;她的改革令凤姐、宝钗、李纨、平儿深深佩服;她的雅趣、诗才、书法备受宝玉、黛玉、宝钗、李纨等才女才子赞叹;她重情重义,对赵姨娘不失孝道,对迎春、惜春关怀备至,与自己的几个丫头肝胆相照,视同一体:的是《红楼梦》中一位光彩照人的上等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