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哲敏一切皆力之变励志人物故事

时间:2021-08-31

  每一次走进位于中关村四环路边上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都有一种莫名的感觉,这座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楼宇,它的高大、宽阔以及深邃给人以静谧神圣之感,它舒展的庭院和苍桑的树木更与车水马龙的四环路迥然不同。其实,还不仅这些,走到它的主楼大厅,看到两旁悬挂的钱学森、郭永怀等等数十名大科学家的画像,就有一种穿行在我国科学历史中的错觉,此时此刻,与这些共和国的科学家是如此贴近,他们不仅创建了这个研究所,发展了中国的力学研究事业,他们还是新中国的科技元勋。而我要采访的对象,他的画像也挂在其中,他是钱学森先生的学生、郭永怀先生的同事,他与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和情怀,也有着自己的传奇和故事,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应用力学家、两院院士郑哲敏先生。

  父亲

  郑先生祖籍浙江鄞县。父亲家贫,曾在家乡放牛为生。依从浙江宁波的风俗,16岁时,父亲来到上海学徒,学习钟表手艺。课余时间在上海夜校学习会计和英语课程。两三年以后即成为后来著名的钟表品牌“亨得利”的合伙人。期间曾赴日本学习,希望引进日本的钟表技术,但失望而归。19岁那年,已经成家的父亲携家人到山东青岛、济南开创了“亨得利”分号。现在在网上搜索父亲“郑章裴”的名字,就可以看到父亲与亨得利的创建历史。

  用当下的话来说,这充满了奋斗精神,从乡下到城里来打拼的父亲,对孩子的未来有自己的想法。1924年,郑哲敏在山东济南出生,有一个场景郑先生至今记得,那是他七、八岁时,家里只有他和父亲两人,父子俩分坐在两块石头上,父亲告诉他,今后不要走做生意这条路,还是要好好读书。父亲自己经商成功,但没有在子女中培养“接班人”。他也没有一般商人的坏习气,结交的朋友多是医生或大学教授。父亲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非常尊重知识。生意好了以后,把自己的小学老师,接到家里同住。由此可以看出郑先生父亲具有远见和眼光,是一个从旧商人向新商人转变的形象。可以说,父亲开明的思想以及优厚的经济条件保证了郑先生兄妹的教育。

  1943年,郑先生在这里高中毕业了,同年,他赴重庆,参加西南联大在那里举行的大学考试,不费任何力气,郑先生很轻松地考上,而且考了理工科的高名次。同时也被当时的中央大学录取,郑先生选择去读西南联大,是因为他的哥哥已经早他一年在那里上学了,他连榜都没有看就去昆明报到了。而且与哥哥选择了同一个学院同一个系——工学院电机系。郑先生的父亲,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但怀有理想的农村少年,到有实业有声望的企业家,并且繁衍了一个大家庭,这也是一个历史版的奋斗故事。解放以后,郑先生的父亲还担任过工商联上海钟表协会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