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的另一面励志人物故事

时间:2021-08-31

  在这400年里,人们只要谈到笛卡尔,必会加上“解析几何的鼻祖”“现代哲学之父”“理性主义的先驱”之类的赞誉。但是,纵然笛卡尔再伟大,再有成就,他也是个凡人,他也有很多缺点,犯过不少错误,这是人们常常忽略的。现在就让我们看看光环背后那个真正的笛卡尔吧。

  懦弱胆小

  笛卡尔的懦弱和胆小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就曾这么形容过他,而且还指出:“他一贯阿谀教士,尤其奉承耶稣会员,不仅当他受制于这些人的时候如此,移住荷兰以后也如此。”

  这一点最明显的一次表现是在伽利略事件上。1632年,伽利略发表了《关于两大世界体系——托勒密体系和哥白尼体系——的对话》,几个星期后,这部著作就被没收了,伽利略也被勒令前往罗马受审。一直到1633年6月,70岁高龄的伽利略不得已而放弃原主张,终生不谈论日心说。教皇乌尔班八世通过这次事件,在一段时间内成功地阻止了人们对这一禁忌问题发表意见。之后消息穿越了意大利国境,把旅居荷兰的这位法国哲学家吓得不轻。他甚至停止了正在写作的《论世界》,因为他怀疑其中有部分内容可能会引起教会的指责。可是与伽利略不同的是,他侨居在宗教裁判所权力还控制不了的荷兰,并且在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没敢离开那里。

  笛卡尔有一句有名的座右铭:“隐居得越深,生活得越好。”大部分时间他都严格遵照这一准则行事。也正因如此,我们今天所掌握的很多关于他的资料,是通过他的书信整理出来的,他当年的所作所为有不少无从考证,成为永久之谜。

  由于懦弱胆小,作为一名科学家,笛卡尔未能坚持真理,这对他那伟大的名望是有点讽刺的。与“在真理面前半步也不会退让”而牺牲的布鲁诺相比,笛卡尔先生无疑显得渺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