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中国人励志人物故事

时间:2021-08-31

  1986年,在—个十分偶然的机会,谢希德获悉两个关于父亲谢玉铭的重要信息——几十年前的一项重要研究,以及父亲在台湾逝世,亲情在隔绝了40年以后依然无法连续,这也注定他们父女之间的误会在他们生前是无法冰释的。

  1955年和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分别颁发给从事重整化概念实验和理论研究的两组科学家。科学家拉姆和库什在1946年到1947年从事重整化的实验工作,于195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家朝永、施温格和范曼在1947年到1948年从事重整化的理论工作,于195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好几个实验组在研究氢原子光谱,与后来拉姆和库什在1946年、1947年的实验工作属于同—个实验方向,其中一组就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豪斯顿和谢玉铭。他们两人在当时做了极为准确的实验,于1933年9月写成长篇科学论文投寄《物理评论》,5个月以后刊载在该杂志上。

  1986年初,两位研究物理学史的作家克里斯和曼合著的《第二次创生》出版。该书论述了20世纪许多重大的基本物理学发展。全书20章中,有三章专门讨论发现重整化概念的实验和理论经过。书中对豪斯顿和谢玉铭的上述长篇科学论文极为推崇,说论文中作了一个“从现在看来是惊人的提议”:他们的实验结果与当时理论结果不符合,他们估计这可能是由于光子和原子的相互作用,可惜理论工作者没有正确处理并坚持下去。

  后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认为,豪斯顿和谢玉铭的实验结果从今天看来是正确的,他们的提议也正是后来1947年到1948年关于重整化的理论的主要发展方向。可惜的是与他们先后同时另外有几个实验组,得出了和他们不同的结果,产生了混乱的辩论,没有引起当时理论物理学界的广泛注意。而在十多年以后,拉姆和库什使用新的技术研究氢原子光谱,得到了高度准确的结果,引起大震惊,才导致重整化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