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树的故事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教案

时间:2021-08-31

  《老树的故事》是一篇充满童真童味的诗歌,所以课堂伊始,我便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切入主题,“你见过老树吗?在哪里见过?”,再将学生心目中的老树化身为诗歌中树爷爷的形象出示在黑板 上。

  第一次试讲时,是以老树爷爷来做客,小朋友与老树爷爷进行亲切问好导入课题,进行了礼貌教育,并让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老树都有不同的观察,有的学生说:“我看到老树长了许多叶子”。有的说:“老树爷爷的身上有许多皱纹”。有的说:“他的树干很粗、很大”。观察较细致的同学说:“老树爷爷它是在甜甜的微笑呢!”在愉快的观察中,不同层次的观察能力都有不同的提高。顺势问学生:“你想问老树什么问题呢?”这就为学生学习诗歌作了辅垫。不同学生纷纷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来,难能可贵的是,不爱表达的学生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老树爷爷,您多少岁啦?”“老树爷爷,您快乐吗?”课后请教黄老师,觉得虽然入题注重贴切学生真实生活,但课题导入部分过于复杂化,整节课不免显得头重脚轻,因此在后来的试讲中,这一部分有所删节,取而代之的是开门见山式的入题,并且在课题揭示的过程中指导书写课题中的“老”字,真正落实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识字是一个重点,只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才能顺利过渡到由文成篇,为高段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第二次试讲时,我制作了美丽的树叶书签,将本课的词语写在上面,“小老师”教读,再全班齐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识记,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经过半年多的识字能力培养,已掌握了许多的识字方法, 所以在生字认读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学生与生字互动的小游戏,同时兼顾了字型结构、音节拼读、以及扩字组词,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课后请教黄老师,在字词认读环节可以强调部分词语的理解,如“礼服”,学生能说出节日时穿的服装即可。并通过分类的方式来记忆生字,如带“口”字旁的字为一类,有:“吗、哪、吧”,让学生示范读一读,读准轻声,再全班齐读,或者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这三个字的句子,读出语气,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指名读一读,感悟不同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