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设计(3)

时间:2021-08-31

  日本精工为代表的石英电子表冲击着全世界的机械表市场,就连世界钟表大国的瑞士也未能幸免。在传统制表业危在旦夕之时,瑞士政府出面干预,重组了斯沃琪(Swatch)集团,并给予扶持。斯沃琪至今仍是全球最著名的手表生产商,而瑞士政府此举依然值得借鉴与深思。而中国的上海牌却没有这么幸运,市场是残酷的。

  1987年,上海手表厂匆忙上马电子表,此时国内手表市场已然饱和,形势急转直下,手表贱卖到十几块一只也无人问津。在濒临破产的日子里,全体员工每人每月只拿300元生活费。到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短缺时代渐行渐远,消费者选择范围迅速扩大,上海牌手表淡出人们的生活。

  回想过去,全盛时期的上海手表厂有近6000名员工,上班像涨潮,下班像退潮,员工从十六铺一直到杨树浦都有。而此刻,往日的辉煌已成云烟,复兴上海牌则成为了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2000年,上海手表厂经过股份改制,更名为上海表业有限公司。老厂的技术人员和品牌全部保留下来。重组后的上海表业公司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是:为世界中低档机械表制造机芯。这个经营策略使公司当年即扭亏为盈。为他人做嫁衣,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选择,但是在当时来说,上海牌的确不具备发行成品表的条件,因为有很多东西需要恢复,包括市场,包括整个销售领域的渠道要重新拓展。

  时至今日,手表的计时功能早已退居其次,手表工业的重点转移到设计与材质之上;手表更多是作为一种装饰,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品而存在,而非计时器。这一切意味着,品牌才是核心竞争力。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一个品牌,那它的发展永远落在人家后面,你只是一个工厂而已,而不是一个企业。那么,濒临破产又重组起来的上海表业公司,如何实现一个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的老国货的复兴呢?在下一期节目中,林楠将继续为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