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课改故事分享

时间:2021-08-31

  常言说,学无止境。我觉得,教也是无止境的。

教师的课改故事分享

  这个学期开学后,才开始接触新一轮的课改,就“我的课改”这个话题来说,本没有什么故事。但回想起过去的教学,或许有一两件事,也和课改多少有些关联吧。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实说,我的课堂教学,一向都是比较沉寂的。有时甚至自嘲说,你看百家讲坛,哪有下面听的人可以互动的?但在一次学科组循环听课的教学中,确实让我体会到了教学中让学生互动的快乐。

  那是2010年4月的某一天,学校教研组的老师来听我的课,上的是《林黛玉进贾府》。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作品,仅通过其中的节选《林黛玉进贾府》,三五个课时的教学,要想让学生全面地掌握,是很艰难的,但是,如果只停留在一般小说的阅读鉴赏的层面,对于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学习语文这一教学目标来说,又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结合学生的情况,我选择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思路,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我用自己所写的“语文老师的寄语”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文字”,应读到何种境界,学会深挖文字的深层含义:

  如果你从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只读到文字,它就是枯燥无味的,就会令你觉得厌烦甚至会怕它。如果你从其中能读出秀美的绿水青山,她就会令你觉得赏心悦目;能读出澎湃的感情,她就会充盈你的心胸;能读出深邃的哲思,她就会启迪你的思维,让你智慧的火花随处飞溅;能读出血肉丰满的前人,她就会走进你的心田;能读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她就会令你肃然起敬,深感兴衰更替,去勇担使命;能读出悠久而又焕发着灿烂青春光彩的华夏文明,她就会令你倍感自豪,然后你就会对她灌注无限的爱。

  然后交代教学推进的基本要求:围绕“中国封建社会百科”这一中心问题,一个同学率先就课文的某一点提问,然后指定一名同学来回答;回答满意的,再就课文的某一点提问,再指定一名同学回答,以此类推;回答不满意的,可另请同学补充,直到满意,再往下推进。

  于是,一名学生就林黛玉“步步留心……耻笑了他去”一段提出问题并指定同学回答,学生解答:“这段文字表现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教育观念、等级观念”;接着又指出对贾府布局描写的一段,再指定,同学回答:“表现了建筑方面的成就和园林学方面的学问”;“众人见黛玉……有不足之症”一段,表现了“教育学、审美学、营养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王熙凤出场一段,则表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人际关系学、经营学还有管理学等方面的学问”;等等。有的问题,一人回答就让大家觉得满意,有的问题,则要经过其他同学的补充,甚至是几人的补充,大家才觉得挖掘到位。再通过教师的摘要板书,让学生全面地看到了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关于我国封建社会方方面面的博大精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充分领会“《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一本质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家都一直处于认真阅读文本,思考问题,准备提问和准备回答问题、准备补充完善的亢奋状态,一节课下来,大家意犹未尽,而听课的老师,也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热烈和精彩。参加听课的学校领导也认为,这一堂课,老师“彻底颠覆了过去的一贯形象”,极其开放,处处以学生为主体,而又不失教师的主导作用。

  为了学生终身学习语文的需要,有时在教学中,我不局限于教材,另选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内容,比如对联的鉴赏与写作,将自己随时写的对联给学生共享。如五十周岁时的自题联:

  暴霜露斩荆棘品味酸甜苦辣已然知天命;

  跋青山涉绿水咀嚼冬夏春秋莞尔就人生

  又如到长顺白云寺偶拾寺中对联并修改其中一字:

  白云山白云寺山寺俯仰白云里;

  长顺天长顺地天地和谐长顺人(将“人”改为“中”)

  让学生进行对比,从中体会推敲语言文字的妙处。

  又如到黔灵山看到一幅石刻,受到启迪,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深奥哲思。按照传统的从右向左的读法,该石刻读出来是:“佛即是心”,但刻在石上,呈现给我们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则是:“心是即佛”。像这样正读反读,都能够表达意义而且同样臻于至高境界的语言和文字,怕只有汉语和汉字能够做到,这就是我们汉字的博大精深,这就是我们的祖先给人类的巨大贡献。

  学生领悟了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字之美,于是就有了元宵晚会征联的师生积极应对:

  春晚迎春春不晚;月明赏月月常明/联欢对联联更欢(学生对下联)

  一百八行业展,一呼百应八方庆;五十六朵花开,五光十色六合春(师对上联)

  在诗歌鉴赏的教学中,顺便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的写作,并用自己写的作品给学生分享:

  春日偶拾

  冬至冰雪覆苍莽,

  春归芝兰流清芳。

  人生处处皆风景,

  观鱼何须到濠梁。

  并把学生的名字嵌入自己的诗中:

  葛衣穿闹市,

  忠心育后人,

  老杨思进取,

  笑迎教风更。

  桃李正成林,

  佑鸟有绿阴。

  逍遥当远行,

  东方永留根。

  这既是自己情感的抒发,又是对学生殷切的期望,于是,在节日的学生祝福中,我收到了这样的赠言:

  才德兼备;智勇双全

  更令人难忘的是,2010年12月9日,在全省示范性高中评估专家组对贵阳市第三实验中学进行升类评估期间,应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的要求,根据广东省江门市高考辅导专家到贵阳市进行高考辅导教学交流的需要,本人上了一次“现代文阅读”的公开课。这是一次师生之间心灵碰撞的教学实践。因本人近几年来都注意研究高考模拟测试的命题工作,所以,将这次教学定位于:把学生引入命题的角度,让学生走进阅读材料的作者和命题者,尽量与作者和命题者走到一起,顺着散文阅读的思路和散文鉴赏命题的思路,根本把握解题的方法,真正学会阅读和鉴赏散文作品,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与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上一篇:求职故事分享 下一篇:正能量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