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表达(3)

时间:2021-08-31

  ③2006年江西卷: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④2006年福建卷:这首诗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在艺术手法上,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如:①包含了比喻和对比;②包含了对比、寓情于景、用典和议论等;③包括了对比、比喻和象征;④主要是借景抒情。这种题型往往给考生的答题带来很大的盲目性。

  考场上,导致考生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失分的原因有很多——或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或说明不到位,或分析不透彻;或程式不规范,或要素不齐全。尤其是解答大角度类型的题目时,考生出现的问题相对更多,有时甚至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即一旦表达技巧的类型答错,往往导致后面的分析说明也牛头不对马嘴。

  要解决这些问题,平时复习注重对高考题目进行分析和探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相对来说,高考题目的命制和答案的设置更为科学和规范,其设题的特点、答案的模式、切入方式甚至字数的安排都值得我们去分析揣摩。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偶成

  (宋)饶节

  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

  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

  请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这首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春,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高宗由扬州逃往镇江,再到杭州。此时作者正避乱岳州,从岳州太守那里借得后圃君子亭暂居,自号园公。

  这首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3.比较阅读下面的唐诗和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中吕】迎仙客

  张可久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两篇作品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

  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答案)

  1.前三句实写:松荫之下柴门锁着一院绿苔,成双成对的蝴蝶不停地飞舞,还有两腿拖着重重花粉飞来的蜜蜂,这些都是眼前之景。后一句是虚写:前山繁花似锦的世界,这是想象之景。虚实相生,交织成一个幽僻而又充满春意与生机的画面,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主要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作者通过描写不惜污损胭脂之色、傲然挺立于蒙蒙细雨之中的海棠来表现自己不避艰险的精神和孤高脱俗的人格。

  3.李诗由景入情,正面抒写思念之情;张曲通过对秋景、捣衣声以及旁人的描写,侧面衬托了思妇的怨情。

【关于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的表达】相关文章:

1.关于语文诗词鉴赏的表达技巧

2.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技巧

3.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

4.高考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5.2017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

6.2017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7.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解题技巧

8.最新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