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鉴赏的十三种答题模式(3)

时间:2021-08-31

第十一种模式: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几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十二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第十三种模式 情景鉴赏题型

  1. 即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如果要回答关系还要用一个表示情景关系的词语加以概括。比如:天津卷第二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2. 情景鉴赏题:记住下列公式即可关系+景+情。

  关系术语:

  1)纯写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

  2)前景后情触景生情

  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3. 情景鉴赏题示例: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天津卷)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分析:这类题目标准答法必须要答关系,参考答案给出的是采分点,由于各省市的要求不一样,对于我们考生来说,掌握规范答法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回答作者情感时,要考虑两个方面:1、对外物的情感;2、作者本身的心情。

  4. 用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的表述思路:景+特点+意境+(效果)+感情,表述模式为:描绘了的景,创设了的意境,表达了的感情。

附录: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形象的意义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关于古诗鉴赏的十三种答题模式】相关文章:

1.考试中古诗鉴赏的十三种答题模式

2.古诗鉴赏题的答题模式

3.古诗鉴赏答题技巧

4.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

5.古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

6.古诗词鉴赏题的五种答题模式

7.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例析大全

8.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