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太阳礼赞》赏析(3)

时间:2021-08-31

  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应该弄清:诗人到底站在什么方位上观看日出?长期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习惯上总以为海在东方,于是便认为这首诗描绘了一轮红日从辽阔的海面上升起的图景;但这种解释并不符合诗的原意。因为这首诗是在日本福冈写的。福冈虽然临海,但大海却在它的西面。因此,在福冈是很难看到海上日出的。其实,本诗第四节的首句“太阳哟!我背立在大海边头紧觑着你”,已将诗人背着大海看日出的方位说得十分清楚了。同样,如果是面向大海看日出,那么第二节的“把我眼前的障碍一概刬平”就变得难以理解了。在一望无垠的海面上,哪有什么需要刬平的障碍呢?在福冈,诗人虽然不能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象,但在《新阳关三叠》、《日暮的婚筵》中却描绘了夕阳西下,被大海拥抱着去了的情景。这也是大海在福冈西面的明证。弄清楚这一点,对于准确把握本诗及《女神》其他作品的诗意是有好处的。

  后四节写诗人以热烈的情怀,向太阳提出请求,倾心心曲。他请求太阳永远照耀自己,将四周的黑暗驱除干净;诗人也全神贯注地紧盯着太阳,尽量吸取太阳的光和热,一刻也不想离开。诗人不仅是光明的追求者,而且是光明的传播者,他曾表示愿做太阳的“运转手”(《日出》)。他请求太阳把自己“全部的生命照成鲜红的血流”,把自己“全部的诗歌照成些金色的浮沤”,使自己的生命和诗歌充满光明和活力,具有除旧创新的无穷力量。最末一节是写诗人从太阳获取光和热以后的欢快之情,他“心海中的云岛也已笑得来火一样地鲜明”了,并请求太阳“永远倾听着”他那被光明和理想所鼓荡起的“心海中的怒涛”!  这首诗时而借景抒情,时而直抒胸臆,完全听凭诗人感情的自然流泻,充分表现了“五四”时期诗人热烈追求光明和理想的精神。在艺术上这首诗诗行整齐,想象丰富,比喻生动鲜明,感情激越,格调高扬,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