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与郭沫若

时间:2021-08-31

  关于陈布雷与郭沫若,大家知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关于陈布雷与郭沫若的事情吧!

  一、两位才子

  陈布雷在文坛上知名,要比郭沫若早一些。1911年夏,他在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即应上海《天铎报》之聘任撰述,开始写政论文章,锋芒初露;后又任《申报》和《四明日报》特约撰述;1920年后任《商报》主笔,用“畏垒”笔名发表社论及杂文,鼓吹民主革命,笔力雄健锋利,在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中拥有大量读者,享誉一时。

  就在这个时候,郭沫若放弃了日本医大的学业,回国和郁达夫、成仿吾等创办了创造社。郭沫若的诗文,充满激情,如黄河长江,豪放奔腾,猛烈地冲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藩篱。创造社主将郭沫若,名扬海内外,在知识分子和广大青年中也拥有大量知音。

陈布雷与郭沫若

  当时郭、陈两人都在上海,虽未曾谋面,但互慕文名。郭沫若说陈布雷:“如椽大笔,横扫千军,令人倾慕。”据说,陈布雷当年在《商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共中央的《向导》周刊上也曾转载。当时有的共产党人曾经投函争取他,可是他终因阶级的局限,只走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步为止。郭沫若则不然,他不仅是向封建主义发起冲锋的斗士,北伐开始,他更投笔从戎,担任了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副主任,与叶挺将军一起,一直打到长江流域。当时在上海的陈布雷在北伐的进军中也写了一些鼓吹革命的文章。

  陈布雷第一次见到郭沫若,是1927年春在南昌。陈布雷应蒋介石的邀请,专程去南昌,他在总部除见到了蒋介石外,还见到了张岳军、黄膺白、谭组庵、李协和、陈公博、郭沫若等,其中对郭的印象特别深。

  郭沫若当时身着戎装,武装带、皮靴,英姿勃勃,陈布雷很倾慕地说:“沫若先生,今日一睹风姿,真是三生有幸。”

  陈布雷还是一袭长衫,文士气派。郭沫若也很尊敬地说:“畏垒先生,你在《商报》上发表的时评,都拜读了,真是力透纸背,横扫千军,对北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哪里,哪里,”陈布雷真诚地回答,“沫若兄:《三叶集》出版时之先生,创造社时代之先生,在弟之心中永远活泼新鲜,弟十分倾慕,真是相见恨晚。”

  陈布雷毕竟是书生,他对当时即将爆发的一场政治斗争――四一二清党,还木然不知所以。而郭沫若却敏锐地在斗争高潮中发表了有名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无情地揭露了蒋介石的反革命面目。蒋介石发出通缉令,郭沫若被迫流亡日本,一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后,才别妇抛雏回到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