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女神》的当代诗学探讨(4)

时间:2021-08-31

  第三,中外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有着近百年历史的中国新诗,并非是一种孑然兀立的文学品种,它的存在与发展时时刻刻都与传统纠缠在一起,似乎可以说,凡属优秀的诗歌,都是在与传统的对话和交流中构建起来的艺术图式。在对中外文化传统资源的发掘、移用与弘扬方面,《女神》可以说是做得非常成功的。在《凤凰涅槃》里,郭沫若将阿拉伯半岛一带流行的菲尼克斯集香木以自焚的故事与中国古代有关凤凰的传说进行了巧妙嫁接,在二者的融合之中孕育了旧中国将逝、新中国诞生的时代主题,从而赋予了中外文化传统以新的精神内涵。《天狗》的生成无疑依托着一个非常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因为天狗这一事物是中国古人想象和理解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这种理解与想象里,很明显存在着迷信的色调和敬畏自然的情感,郭沫若借用了这种文化资源,并将其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新的赋意。在诗歌中,郭沫若所描写的天狗,不再是立于我们想象尽头、象征着大自然神秘魔力的自在之物,而是化为一种现实的自为之物,是充满主体精神和自我意识的现代人的象征,这一改造,既激活了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表达潜能,又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思想和情绪,这样的改造,无疑是富有积极的诗学意义的。此外,《三个泛神论者》中对庄子、斯宾诺莎、加皮尔等中外文化名人的现代书写,《新阳关三叠》中对阳关三叠和古希腊神话的新的演绎等,都是《女神》中所表现出来的继承与弘扬中外文化传统的生动例证。新世纪以来,新媒体的异常发达和经济实力的显著提升,给中国新诗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此基础上,新世纪10多年来的诗歌作品呈现出相当繁盛的态势,不过,数量繁多的新世纪诗歌却呈现着质量相对较低的尴尬态势,这是令人深感遗憾的。造成新世纪诗歌质量相对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代诗人对中外文化传统了解和体会不足,继承和弘扬不够,可能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传统始终是现代的一面镜子,传统文化底蕴不够,会影响了新世纪诗歌的历史厚度,与传统文化之间及时而有效的对话的缺乏,也将制约着新世纪诗歌对现代精神的深入理解和准确传达。因此,要想有效提高新世纪诗歌的艺术素质,当诗人必须补上传统文化这一课。只有更深入地了解中外文化传统,才能丰富和完善新世纪诗歌的审美表达,并显著提升新世纪诗歌的历史感和时代性。在中外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弘扬上,《女神》是卓有成效的,这也是它体现出当代诗学意义的重要方面。参考文献:  [1]郁达夫.女神之生日[N].时事新报学灯,1922-8-2.

  [2] 冯至 . 自传 [ A ] . 冯至全集 ( 第 1 2 卷 ) [ M ] . 石家庄 :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606.

  [3]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N].创造周报(第4号),1923-6-2.

  [4]郭沫若.女神导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