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最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会使人终生受益。当你感到疲惫的时候,一本好书会使你身心轻松;当你心情烦闷的时候,一本好书会使你心旷神怡;当你陷入迷茫的时候,一本好书会点亮你前进的方向。这个寒假,我读完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名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本书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他被老师赶出学校后与冬妮亚结为朋友,又在朱赫来的引导下,懂得了布尔什维克是为穷人争取解放的革命政党,然后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冬妮亚,逃离了家乡,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红军,成为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由于在战争中受过许多伤,保尔的身体越来越差,到了最后竟然双目失明,全身几乎瘫痪,但是保尔仍然满怀革命热情,在病床上坚强地开始了文学创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本书是的保尔其实就是那块铁,他在历经种种困难后终于变成了那块钢,那块坚不可摧的钢,就好像那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成功。

  人生,就像是走在炼钢的路上,这一路,你会面对许多困难,这就好比炼钢时受的炙烤,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才能真正成为钢,况且我们的炼钢路和保尔相比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们不愁吃不愁穿,不用每天为了工作而奔波,不用经历战争的残酷无常,所以一定要珍惜现在的条件,好好学习,等将来成为钢的那一天报效祖国,报答养育了自己的父母、老师,报答像保尔那样抛头颅,撒热血为我们争取和平环境的战士们。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临终之际,他能够这样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话使我久久不能平静。是呀,生命只有一次,我是一个迷惘的人,不知道自己整天在干什么,该干什么,整天虚度光阴。所以我们要定好目标,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使自己的一生无憾无悔。

  人的一生应该努力奋斗,应该有目标、有毅力;应该不为枉有此生而忏悔。感谢这本书教会我这么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在书香的陪伴下,继续阔步前进。

最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2

  十二岁,本应该是幸福快乐的童年,本应该是在父母膝下玩乐,尽情享受的。但是保尔却过早的走进了社会,过早的认识到了世态炎凉,人心冷暖,但也练就了他那钢铁的意志,使他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他幼年失学,步入社会,做过学徒,工人。但他尽管付出了很多,也从不喊苦。他在饭店做工时,干活十分卖力,但工钱十分之少,而那些习惯大吃大喝,沉迷于赌博的伙计们,一昼夜便可以挣到他四五个月才能挣到的钱,这些让不谙世事的保儿有了嫉恶如仇的性格。

  上天注定不会让保尔平静一生,德国人让他们开火车送德军讨伐队去消灭起义军。他们捣毁了火车,打死了押车的德国兵,经过一番斗争后加入了红军。开始,他们并不受关注但他凭他那正直善良的性格和他异常惊人的毅力,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战斗中,他异常勇猛,仿佛要把所有的恨意发泄到敌人身上,那势头,比他当初工作还要强上三分,因为他的毅力,他多次倒下,却又奇迹生还。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个被开除的学生,到一个写书的作家,从一个洗碗工,成长为一个历经风雨却只有30岁的共青团员。在收到常年不要命般工作,战斗所留下来的病痛的折磨时,他想过死——他是一个废人了。他双目失明,生活困难,真想一枪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问了自己:“为了冲破牢笼,为了重返队伍,为了体现生命的价值我有没有尽全力那?”而现在,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们,是不是该问自己一声:“为了祖国昌盛,为了实现理想,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我有没有尽全力哪?”回首往昔,有那个发明与发现不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成功的那?

  一帆风顺是痴人说梦,常胜将军也不会有,唯有那些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但永不放弃;遭受无数次打击,却永不低头,心如金子般坚硬闪烁得人才会有所谓的“一帆风顺”才会被称为“常胜将军”。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最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3

  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大漠胡杨。――题记

  曾读过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自此便对杨树怀有崇高的敬意,总想亲眼一睹杨树的风姿。

  近日,抱着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迷失在保尔柯察金那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志愿中,为他那钢铁般顽强的斗志,坚定的革命信念,无比珍惜生命和热爱生活的大无畏精神感动,对他的不幸遭遇深感同情。

  细细体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同时,有股似曾相识的思绪涌上心头,我不禁想起了茅盾先生笔下那迎风威挺的杨树,心里纳闷着:两个不同国度的人,怎么歌颂同样的精神?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

  “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以强大生命力闻名,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

  一次不经意的游逛,我竟与自己期待已久的杨树邂逅相遇,并认识了胡杨。

  品味着描绘胡杨的语句,心里蓦然冒出一个想法:这是在描写他――乌克兰人民、保尔柯察金俄罗斯人民的心中的偶像和楷模――保尔柯察金。

  鲁迅 先生曾经说过: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保尔柯察金――奥斯特洛夫斯基,正是那种活着,被人民记在脑子里;死后,被人民刻在心上的英豪。正如他自己所言:“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一个人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他还能以自己所创造的一切继续为人们服务。”

  他――保尔柯察金,虽然身体有缺陷,却没有在死神面前退缩,依然顽强地活着,顽强地搏斗着。

  正如小说里说道:“那颗因病痛折磨疲惫而憔悴的心,又注入了新的活力,怦怦地欢跳起来。……是啊,病魔的枷锁被粉碎了,他又信心百倍地拿起新的武器,神采焕发地投身于革命队伍,他又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又揭开了崭新的一叶,生命有奏响了新的进行曲!”

  是的,保尔柯察金,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