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少年节俭读书名人故事

时间:2021-08-31

  范仲淹,字希文,出生于公元989年,祖先为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后迁江苏吴县(今江苏吴县)定居。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刚毅清白,不畏权贵,在北宋王朝任职近四十年中,多次受挫,百折不挠。他为挽救宋朝的政治危机,坚持改革;北部边境吃紧,他率军防御,使西夏不敢进犯宋境,当时就有“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歌谣传诵;他做地方官时,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官至副宰相。其代表作有《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集中反映了他崇高的思想品德,也喊出了当时所有爱国文人的心声。

  范仲淹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就,和他自幼刻苦读书有着密切的关系。

  范仲淹的父亲范墉是宋太宗端拱(年号)年间的一名下层官员,初任武宁军(今徐州)节度掌书记。范墉很有学识,对范仲淹寄予厚望,要求严格。为此,从范仲淹刚会走路、学说话时候开始,便教他读书识字。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在范仲淹出生两年后,范墉就去世了。从此,范仲淹的家境每况愈下,生活日益艰难。不久,终因无法维持生计,范仲淹的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来到了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县)一位姓朱的家中,范仲淹遂改姓朱,起名叫说,成为朱家的一员。他的继父膝下无子,见他幼小敏捷,倒也很喜欢他,从他一进入朱家大门,就继续教他读书、识字。范仲淹人小志大,学习刻苦勤奋,到五六岁时,就背会了几百首诗,认识了几千字,能吟诗、写短文。当他七八岁的时候,继父就感到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再教他了,便把他送到私塾学堂去读书。这位私塾老师虽然是个落难举子,但学问在方圆十里八乡还是很有名气的,尤其以讲解《春秋》、《尚书》著称。范仲淹对老师十分敬仰,听讲认真,学习勤奋,成绩突出,在学堂内,常常是名列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