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求职简历

时间:2021-08-31

  杜甫于24岁那年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因为文章不合时宜(“忤下考功第”),结果落选了。十二年之后,杜甫36岁那年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这一次是朝廷临时增设的恩科考试),李林甫阴谋制造“野无遗贤”的盛世假象以奉承皇帝英明,参加这次考试的举子一个也没有录取。35岁之前,因为能够依靠父亲、姑母等长辈,杜甫的生活相当优越,可以到处游历——成年之后,杜甫先后游历过晋、吴越、齐赵、梁宋、齐鲁。其中齐鲁是两度游历,吴越、齐赵两处,游历时间均长达五六年。游历生活的情形,杜甫在晚年所作《壮游》诗中有生动的回忆,“……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总而言之,杜甫过的是公子哥的生活,游览山水,寻访古迹,呼朋唤友,诗酒酬唱,食肥衣轻,骑马打猎,好不惬意。

  但是,35岁以后,由于长辈的相继离世,儿女的先后出生,杜甫肩上的经济压力日渐加重。在长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数年里厚着脸皮,奔走权贵之门,干谒求进,又毫无结果。终于,杜甫一家陷入了贫困。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卖药都市,寄食友朋”(《进三大礼赋表》)。卖药、寄食,当然是杜甫在用历史典故,并非真的断绝了经济来源,全靠卖药和朋友救济养家糊口。杜甫后来漂泊蜀中和夔州时,两次说到自家的经济状况。一次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便下襄阳下洛阳”句下,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一次是,《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诗中,有“两京犹薄产”之句。自然,这两处田园、薄产,不足以使杜甫一家一直过着富足生活。杜甫不是一个善于经营理财的人,一旦遭遇灾荒饥馑,远水难救近火,这些祖产也指望不上。最倒霉的时候,贫病交加,曾经的朋友,“一饭迹便扫”,纷纷躲着他。一位名叫王倚的友人,看到病后的杜甫脸色憔悴,有酒有肉,款待了他一顿。杜甫便感激不尽,专门做了一首诗(《病后遇王倚饮,赠歌》),详细叙述款待细节,饮食花色。最后,发出了“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的感慨。可见,“寄食友朋”云云,也不是文学虚构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