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求职简历(2)

时间:2021-08-31

  毫无疑问,无论是为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为了保住“奉儒守官”家族最后的颜面,还是为了活命养家,杜甫都急需在朝廷中谋得一个职位,领取一份俸禄。

  可是,参加科举考试,乞求名流权贵汲引举荐,能想的办法都已经想尽,能走的门路都已经走完,杜甫的功名利禄之途,已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走投无路的情况,杜甫想到了向“检举箱”中投递文章的下策。这种检举箱,乃是武则天执掌朝政时期发明的东西,名叫“匦”。所谓匦,就是一个四方形的盒子,四面漆以不同的颜色,各有明目、用途,东面叫延恩匦,南面叫招谏匦,西面叫伸冤匦,北面叫通玄匦。其中延恩匦是为怀才不遇有意求进者所设,“怀才抱器,希于闻达者投之”。唐玄宗因为“匦”读音像“鬼”,天宝年间将管理匦的职位“匦使”改名为“献纳使”(参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四“匦使”)。天宝十载(751)正月,朝廷要行三大礼,在太清宫、太庙、南郊举行祭祀活动。杜甫于是利用这个机会,撰写了关于三大礼的赋(依次为《朝献太清宫赋》《朝享太庙赋》和《有事于南郊赋》),投入延恩匦。大概由于有崔国辅、于休烈等集贤学士的赏识举荐,杜甫获得了参加集贤院考试的机会。显然,这是杜甫命运的一个转机,成为他日后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作于成都期间的诗《莫相疑行》云:“忆献三赋蓬莱宫,自怪一日声辉赫,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考试顺利通过,成为进士。赋文被唐玄宗看到后,颇为欣赏,即杜甫《赠别崔于二学士》所说的“气冲星象表,词感帝王尊”。次年,召试文章通过后,“送隶有司参列选序”,就是说,成为李唐王朝的预备官员,有了做官的可能。但是,走马上任尚需时日。在无聊等待的三年里,为了早日获得实授的官职,杜甫又于天宝十三载(754)进献《封西岳赋》和《雕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