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杜甫的一些真相(3)

时间:2021-08-31

  特稿记者杜甫

  “杜甫诗开新世界。”杜甫的诗一直以艺术成就巨大而受称赞,并影响了后世的中国文学史,黄庭坚、陆游都是学杜而开宗立派的人。

  而杜甫的诗又被称为“诗史”,其诗中记录了很多当时的事情,叙事艺术精湛,而且数量和类型很多,范围很广,人物形象鲜明,见解深刻。随便举例来说,《哀王孙》、“三吏”、“三别”等讲的是战乱时期的社会问题。甚至在社会时尚生活方面,《饮中八仙歌》讲述的是李白等文化名流饮酒的事情,《丽人行》讲的是贵族的春游事情。用新闻传播学的观点来看,都是一流的新闻特稿或深度报道,所以说他可算是名记者。

  享受生活者杜甫

  杜甫后半生至死都不得志,总体上是相当穷困的。在成都时,因为老到朋友那里蹭饭,朋友们纷纷躲他,“一饭迹便扫”。有位王倚请病后的杜甫吃了顿饭,他感激地专门做了一首诗《病后遇王倚饮,赠歌》,详细叙述,最后感慨:“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但通观杜甫一生,比李白还是要快乐很多,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穷。

  杜甫也有点财产,《曲江三章》其三说“杜曲幸有桑麻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的自注说“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诗中说“两京犹薄产”。虽不够富裕生活或距离当时生活地太远而不能用上,但好的时候还能接济朋友。

  杜甫在长安跑官,虽然是蹉跎岁月,却活得也有些情趣,与上层社会交往中,在书画、美食、歌舞等方面表现出了相当高的欣赏水平,甚至还是个下棋高手,过得很时尚。

  杜甫流寓成都时期先后有裴冕、高适、严武等地方高官资助,在夔州时有地方高官柏茂琳资助,从四川至湖南的路上有若干为官亲友的资助接待,过的是“地主阶级”的日子。杜甫在成都和夔州时住地都附有不小的园林,虽然当时地皮可能不贵,但那么多果木花草还是要些成本的。他先后还有过几条船——在当时可是相当于今天的豪华车,而在船上的日子也不仅是苦日子,也有很多快乐。漂泊一生的李白,最想的是从政施展抱负后功成身退,从来不把做诗当成多重要的事情,很痛苦的是大家把他当诗人看。但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很多时候从做诗中获得乐趣,甚至把做诗当成今天玩网络游戏似的一种娱乐。  慢热的杜甫

  杜甫是早慧的诗人,但生前知音极少,诗名与王维之类远不能比,死后几十年也少有人欣赏。直到后世有了白居易、元稹、韩愈等知音,大力宣扬,杜甫的诗才渐渐为人所重视。韩愈把李白、杜甫并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宋朝以来,杜甫诗歌的注解是最多的,有“千家注杜”之说。

  李杜的性格和诗风大相径庭,各有千秋,都是中华文化的明珠,但也经常引得“扬李抑杜”或“抑李扬杜”。其中,与时俱进、随机应变的郭沫若写过一本奇书《李白与杜甫》,读后不得不让人想到鲁迅先生文章里多次出现过的“才子流氓”。

  说不尽的杜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