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诗中之“哭”(2)

时间:2021-08-31

  杜甫另一首著名的诗作《兵车行》中,也是描写了征兵的场景。并且在整首诗中,杜甫是一个记录者,也是诗中的问者。诗的开头,杜甫展现的是“车辚辚,马萧萧”的热闹场景,接下来就告诉读者这是为什么,因为是“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向送”。而“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则再次说明人马之众。然后看到的是“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杜甫不解了。保家卫国本是无上光荣的事情,怎么会如此的悲伤呢?便去问行人。从他的回答中才了解到,不是人民不愿意为国家牺牲,而是战事太过频繁,服役的时间相当漫长,并且这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啊。然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就只是为了满足皇帝一人的喜好,致使“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连年的战争与征兵,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连“重男轻女”的老观念都有了改变,现在是“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因为“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听完行人的回答,终于知道了人民为什么哭的这样肝肠寸断,伴着他们的哭声,杜甫仿佛看见了青海头的白骨,听到了“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三吏三别”中,最为感人的,最沉痛的莫过于《石壕吏》。

  暮投石壕吏,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