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新乐府诗语言的文化批判功能(2)

时间:2021-08-31

  能指和所指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所提出来的两个概念,分别代表概念和音响形象,此处借用这两个概念并把能指界定为语词所代表的概念本身的意义,把所指界定为语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意义。能指与所指之间可以是统一的,但也可以是有所差异的。杜甫新乐府诗中对一些比较敏感的事物的表述便体现了有所差异的一面。表面的能指是为了回避潜在的危险,是对文化场权的妥协,而真正的所指是对当时社会的揭搏与批判,是对文化猫权的颠彼。

  第一,人称

  能指:第三人称,泛指叶所指:第一人称,特指。如: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兵车行))例中的能指与所指之间仍是由人到人的关系,只是人称和指称范围有变化,“道旁过者”、语词的能指是第三人称,是泛指,而其所指均应是“作者自谓”,是第一人称,是特指。相对而言,其所指的第一人称、特指比较敏感,潜在的危险性更大,而换用能指的第三人称、泛指有利于淡化矛盾,回避危险,对意义的表达也不会产生影响。

  能指:客观事物或他人一所指:特定的人。如:

  (1)杨花雪落覆白旅,青鸟飞去衔红巾。

  (《丽人行》)

  (2)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哀江头》)

  (3)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新安吏》)

  (4)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兵车行》) 第二,地名。

  能指:旧称或泛称一所指:今地、特称。如:

  (1)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新安吏))

  (2)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新安吏))

  (3)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在咸阳宫。

  ((冬狩行))

  (4)回略大荒来,蜻函盖虚尔。(《塞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