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2)

时间:2021-08-31

  杜诗如此“沉郁顿挫”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呢?这除了与他个人的丰富坎坷的人生经历、固有的天才、不懈的追求有关之外,更是与他所处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中国文学的阶段发展密不可分。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

  第一,“风格形成的主要根基是:作家丰富的生活和对人生的崇高愿望。丰富的生活迫使他有话可说,作品充实;崇高的愿望指导他的作品为人生效力。”是的,杜甫一生仕途坎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疾病缠身,穷愁潦倒,奔波衣食,但仍意志弥坚,矢志不渝,这些磨砺了杜甫,也玉成了杜甫。因此,诗人丰富的生活和救国救民的崇高而强烈的愿望,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原因之一。

  第二,“万方多难”的时代特征是形成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又一主要原因。杜甫的一生,正值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剧转变的时代,既经历了繁荣昌盛的“开元全盛日”,也经历了“流血川原丹”《垂老别》的安史之乱,并看到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的败落景象。可以说,杜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和他所处的那个“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紧扣时代脉搏,同情民生疾苦,关心国家兴衰是杜诗永恒的旋律。

  老杜忧国忧民和表现自己不幸遭遇的作品大多具有这种风格,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全诗共三段,每段都从不同角度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可谓“一篇之内,三致志焉”,极具沉郁顿挫之情,而第一段表现得尤为突出。诗曰: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