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心理健康

时间:2021-08-31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编辑而成,具体列举出了做子女或学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行为规范。

  《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言简意赅,意义深远。在此,我只列举《弟子规》中的个别内容,结合我的工作,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总叙中,“泛爱众,而亲仁”的意思是,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要亲近品德高尚的人,向他学习。《弟子规》是教人做人的道理,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从爱自己的父母开始,推而广之,对所有的人都要心存爱心。没有人会拒绝真诚的关爱,当一个人对所有人心存爱心、能真诚地关爱别人的时候,他必定有宽广的胸襟、悲天悯人的情怀、崇高的品质。《弟子规》不但阐述了“爱众、亲仁”的原理,而且指明了如何做到的具体方法。

  在《弟子规》中,首先通过日常生活中与父母的一问一答和一言一行,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当父母有不对时应该如何用柔软的语言劝谏。然后,指出在外应该如何和尊长相处,用什么样的声调和语气,用什么样的眼神和别人交流等等,同时,指出如何做到言语谨慎而守信誉,既要乐于助人,又要善于拒绝不恰当的请求,进一步谈到如何培养爱心,以及亲近品德高尚的人会得到的利益。

  总叙中“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是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之后,就可以好好地学习各种学问。她把做人放在首位,做学问放在其次,这是非常重要的道理。现在的学校教育偏重学知识,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做人的道理没有落实,在社会生活中就难以与别人相处,并由此而带来很多情绪的或心理的问题,学习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即使学习成绩很好,如果不能和别人良好的相处,也难以为社会造福。

  《弟子规》不但告诉了人们待人处事的道理,而且告诉了人们待人处事的具体方法,是一部规范行为的教科书。通过规范自己的行为,就容易在家里、在社会生活中和别人友好相处,进而培养出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